家長簽字同意,老師稍有不慎,就會遭到來自各方面的責難;兩個孩子在嬉鬧中無意留下了輕微的抓傷,也許會鬧的最后對簿公堂------如果從生下來,就不給孩子最好的,他一定知道什么叫吃苦的滋味;如果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他一定會知道,摔倒了怪自己,爬起來也要靠自己;如果一開始就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他一定會知道父母的辛勞,知道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如果讓孩子堅持自己上學,參加鍛煉,超重的孩子一定會數(shù)量大減,更多的孩子一定會早早地自立自強;如果在孩子之間發(fā)生矛盾,家長教給孩子的是寬容,他一定會成長為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如果------家長這樣做了,孩子怎么會這樣呢?
三、 畸形的愛與過重的學習壓力造就了一顆易碎的童心
家長在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要求上,可以說要啥給啥,但在孩子的學習成績方面,稍不如意便會給孩子當頭一棒。在學校里,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的多重壓力,使得老師也看不到孩子的其他優(yōu)點與不足,老師的眼中也只有成績和分數(shù)。于是學習成績便成了衡量孩子好與壞的唯一標準,于是高成績也就成了孩子奮斗的唯一目標,于是各種補習班應運而生。難得的周末又被沒完沒了的補習班所占領,孩子的一個周末比正常上課還緊張。為的就是孩子不能落后,孩子得走到他人的前面?烧l也不想,孩子本身就存在差異,你的孩子也許在其他方面更有發(fā)展前途,而這一點恰恰被你所安排的內(nèi)容擠掉了。于是少兒劍橋英語學習班門口常常被家長擠得水泄不通?粗浑p雙焦灼的眼神,一個個疲憊的身影,不由人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這顆父母心,孩子向著高分拼搏著;為了看見老師欣慰的笑臉,孩子竭盡全力努力著;可一旦付出得不到應有的成果,想到無法面對家長,面對老師,于是------孩子殺母案,自殺案不斷涌現(xiàn),真是觸目驚心!
由此有必要讓我們來重申一下心理健康的概念: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廣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人對各種情況的高效而滿意的適應.是一種積極的、豐富內(nèi)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它滲透和影響到社會、文化、科技、智能以及人際交往等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狹義的心理健康,指與廣義相對的,專指與醫(yī)學有關的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標志
心理健康指有面對現(xiàn)實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能避免因過于緊張或焦慮而產(chǎn)生的病態(tài)癥狀,與人相處可保持融洽互助的能力,有創(chuàng)造性和建設性活動的能力,有從事工作的能力,能正常愛別人與被愛。
那么如何塑造健康的孩子呢?
首先,應提高為人父母者的素質(zhì),開辦家長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對孩子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高素質(zhì)的家長必定能帶出高素質(zhì)的孩子。而且孩子不能只看做是一個人的,還應看成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的接班人。
其次,教育改革須落在實處,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徹底改革考試評價制度,明確規(guī)定試卷成績絕不是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這是減輕學生負擔的唯一途徑。一所好學校應是一所特色學校,應是以提高學生的各方面技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他們參加社會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決不能在讓孩子讀死書,死讀書,不能再讓他們成為書面考試的殉葬品。在這一點上,我們應向發(fā)達國家學習。
再次,社會各界都應正確關注教育,把對下一代的教育看作我們共同的事業(yè)。新聞媒體應本著教育好下一代的出發(fā)點去報道,應多從正面報道廣大教師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jīng)驗,不要反復渲染教師的個別不良事件;對于在教學活動中出現(xiàn)的意外事件,不可過于指責教育者的失職,而是應社會各界攜起手來多開展一些有益于孩子全面發(fā)展和身心健康的活動。
最后,我還想以知心姐姐在《實話實說》中講的一個例子來結束我的闡述。
知心姐姐:我的母親在去世時留下了一把鑰匙,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