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和答案的動力。這些父母與孩子都逐漸遠離和忽視的東西,與知識本身相比,對成長卻有更為重大的意義。就像造房子一樣,為了能盡快造起高樓大廈,卻沒有打嚴地下的基石,結果造成或是樓房的倒塌,或是無法建成高樓大廈。
危害三:有些超前教育,似乎對孩子目前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孩子幼年接受了不正規(guī)的教學方式,養(yǎng)成了不良的習慣,以至在以后真正的學習中無法接受正確的教學,影響其發(fā)展。
比如,現(xiàn)在許多家長希望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夠掌握母語以外的語言,殊不知,由于教育本身在語言教育內容和方式上的問題,語言敏感期的孩子卻將第二語言教育中許多不良的語音也一并吸收了進來,而且這種負面的影響比他們學到幾個單詞的正面影響大得多,等到上學后真正開始學習外語的時候,啟蒙語音的不準確會使他們無法和其他孩子一樣正確地按照音標朗讀。
超前教育:優(yōu)勢能維持多久?
超前教育將許多孩子本應在游戲中度過的時間用來進行比他們大的孩子才進行的學習,那么這種教育會帶來與付出對等的后果嗎?美國某大學做過一個實驗:把175個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由父母按照一般條件進行教養(yǎng),另一組從3個月開始進行早期教育。之后,每15個月測驗一次。他們發(fā)現(xiàn),接受超前教育和訓練的孩子智商確實平均高出15點。然而,這種早期教育的優(yōu)勢并沒有一直保持下去,有些兒童上小學四年級后,就逐漸喪失了這種優(yōu)勢,而接受父母循序漸進教育的孩子通常都趕了上來。
為什么超前教育會在小學就顯示出不近如人意的結果?
這是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漸漸地開始支配他們的學習效果,而不是單一的智商,而且,超前教育組兒童在早年所體現(xiàn)出來的智商優(yōu)勢并非他們真實能力的體現(xiàn),而是建立在他們比其他孩子學習了更多知識的基礎上。等到其他孩子的知識在正規(guī)學習時突飛猛進以后,超前教育兒童在知識上優(yōu)勢就不明顯了,相反,他們在幼年較少獲得學習之外其他能力訓練的不足則慢慢表現(xiàn)出來了。
不進行超前教育≠不教育
上面我們已經(jīng)談了一些有關超前教育帶來的不利后果,那么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應該有教育呢?
當然應該有!
孩子帶著他們的眼睛、鼻子、嘴巴、一雙會抓東西的手和一雙會用力蹬的腿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從呱呱落地開始就不斷地接受新事物,不斷地學習。
當孩子把一塊塊小拼板組合成一幅圖畫,當孩子把一塊塊小積木搭成大樓房,當孩子能把周圍發(fā)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講清楚的時候,誰能說這里沒有教育的功勞?沒有教育,孩子就像一塊沒有人開發(fā)的處女地,雖然有著無窮的潛力,卻依然沉睡著。
然而,對于嬰幼兒來說,教育絕不是1加1等于2。這更應該稱其為教學,因為它讓孩子學會的是去記住某些事實或是某樣技能,而并非對他們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孩子各方面發(fā)展的引導、心理上的支持和行動上的鼓勵,這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教育。
還記得孩子呀呀學語時,你是怎樣引導他喊出爸爸媽媽的嗎?
還記得孩子剛剛學走路的時候,你是怎樣引導他獨立邁出第一步的嗎?
“來,寶寶加油啊,媽媽在這里等你!”
對孩子的教育其實都是建立在這種耐心和鼓勵的基礎上的。鼓勵孩子獨立地畫出一幅五彩斑斕卻看不出內容的圖畫;表揚孩子一次次嘗試把幾塊積木搭成不同的形狀;帶著孩子享受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各種顏色、形狀;讓孩子在童話世界里追隨夢想;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