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你4歲的寶寶正從冰箱里把一大瓶飲料拖出來,然后往他自己的杯子里倒的時候,你將會怎么做?假如大部分飲料沒有倒進杯子里而是流到地上,你會不會大叫一聲:“等等!讓媽媽來幫你倒!”
插播[教育新聞]——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明顯增加,凡事喜歡說“我能”、“我要自己來”,喜歡自己去嘗試、體驗。成人要珍視孩子的這種獨立愿望,鼓勵引導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回到我們的畫面——很多父母都沒有給予孩子們機會,去嘗試做他們自己能夠做的那些事情。比如對三四歲的孩子來說,父母仍然給他們穿上襪子,他們洗完澡父母幫他們把身上擦干,還幫他們鋪床疊被。畢竟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已經成為父母的習慣。而且,如果讓孩子們自己做事,那將又慢又亂,甚至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小家伙沒準還會大發(fā)脾氣,把所有東西都弄得一團糟。然而,事實是三四歲孩子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父母所認為的那樣,他們正在處于自我意識的發(fā)育階段,而且已經準備好去探索整個世界了。
如果你讓你的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他就能夠慢慢長成一個有責任感、與人友好合作的愉快的孩子。但是,如果你堅持自己幫助孩子做每一件事情,他就會養(yǎng)成等著別人來做的習慣。當你的孩子漸漸長大之后,忽然有一天你讓他自己把衣服穿上或者把地上扔的玩具揀起來,他就會感到你是在懲罰他。所以,你現在就要教導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告訴他他是家里的一個好幫手。
下面一些建議是告訴父母如何開始給予孩子更多的自己動手把事情做好的機會。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就能夠變得有創(chuàng)造力,能夠獨立解決問題。
了解你的孩子已經懂得了什么
在你斷定你的孩子不能夠做什么事情之前,你應該先想一想他已經能做什么了。比如說,如果他能夠從1數到5,那么他就能夠幫你數一數晚餐需要多少根筷子,而且?guī)椭銛[放整齊。如果在家里他知道怎么樣有禮貌地去多要一些牛奶或者果汁,那么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他也可以去要自己需要的東西。
為孩子能夠成功地自己做好事情創(chuàng)造條件
如果家里的廚柜和餐桌對孩子來說有點高,茶幾或低柜應該不成問題。你可以在低柜里放一些不同形狀的杯子和飲料,這樣孩子們很容易就能拿到。如果他們可以經常地去倒牛奶或者果汁在自己的小杯子里,那么他就能夠慢慢學會怎么樣靈巧地去把大桶的飲料倒入杯子里。
循序漸進
就像小寶寶在走路之前要先學會爬行一樣,小孩子也要慢慢地去掌握一些技能。比如,先讓你的孩子在你的旁邊學習如何分門別類地把衣服放好,一個月以后再讓他看著你如何疊好毛巾,等過了幾個星期,然后再教他怎么樣把衣服掛在柜子里。
如果你教你的孩子如何系好安全帶,也許最終他不能自己系好安全帶,但是他至少能夠把安全帶從自己的胸前拉過去放在安全帶扣的旁邊。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即便小孩子只學會了一件事情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