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追著孩子喂食,這確實是許多媽媽心里隱隱的痛;孩子一口飯含上幾十分鐘、或是瘦巴巴地不愛吃飯,怎么辦?其實,讓孩子養(yǎng)成自食其飯的習慣并不困難,只要能以愛心和耐心對待,再加上一些小技巧,相信你一定也會有個愛吃飯的寶寶!
自己吃飯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現(xiàn)
從兒童生理、心理發(fā)育的過程來看,孩子在一歲以后自我意識開始萌動,會表現(xiàn)出較強的自我獨立愿望,如愛說“我”,“我來”等字眼。他們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學會走路的同時,他們開始想學著吃飯,而且要自己拿著湯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幫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樣,自己吃飯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現(xiàn)。正是這種求知欲和好奇心擴展了孩子的認知范圍,培養(yǎng)了他們的獨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過自己的行為感到自己具備影響環(huán)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嘗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說來,發(fā)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兩歲左右學會吃飯,這是他們應(yīng)該具備的生存能力。
為什么有些孩子沒能在這個年齡學會自己吃飯呢?
這和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有關(guān)。一兩歲的孩子由于動作協(xié)調(diào)性較差,剛開始學著吃飯時,常搞得湯汁四濺,飯粒滿身。這時一些父母過于急躁,缺乏耐心,或?qū)⒆哟舐曈柍,或一把搶過孩子手中的湯匙。殊不知,這樣束縛了孩子的探索精神,會使他們產(chǎn)生一種受挫感,日后可能形成自卑心理。另外一些父母擔心孩子自己吃不飽,便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長此以往,孩子往往形成依賴性人格。
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過程。孩子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吃飽了,他會由此產(chǎn)生成就感,會幫助他長大后更自信。即使孩子暫時沒有把飯吃下去,他有了失敗的體驗,也是好事,這樣可以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將來更好地適應(yīng)社會。所以,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父母應(yīng)該更耐心,常常給孩子鼓勵,讓他們做好這件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不吃飯,可以餓餓他。
怎么才能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呢?
前置準備期
從孩子滿五、六個月開始學習抓握,就是為培養(yǎng)自食其飯習的前置準備時期;許多父母以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太小,應(yīng)該什么都不會;實際上,孩子由這個時期到約滿九個月之間,是手部抓握能力的發(fā)展期,所以這段時間正是開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餐具握法的最佳時機!且恰好孩子剛接觸副食品,對乳汁以外的食物有著相當?shù)暮闷;因而在一邊喂食副食品時,一邊讓孩子學習餐具的抓握,甚至是協(xié)助他自己舀取副食品食用,對奠定孩子日后自己吃飯,會有相當?shù)男Ч?BR>
實際誘導期
孩子滿周歲后,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而其中自滿一歲到一歲三個月之間,又可視之為“黃金誘導期”;因為在這段時間里,孩子的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迅速發(fā)展,若給予以適當?shù)恼T導,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但可別想得太理想化啰,想要孩子一下就像大人一樣“吃的很完美”,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wù)”;所以您一定得先作好心里準備,孩子在這段時期里,會吃得全身“臟兮兮”、“糊沙沙”的狀況,是在所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