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庭生活是孩子最早的實踐活動。因此,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貫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寓教于生活之間互相關心、和睦協(xié)調、文明禮貌、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孩子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家庭生活實踐對孩子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有人比喻 說:家庭是第一個染缸,學位是第二個染缸,社會是第三個染缸,第一個染缸是人生 的第一道著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礎上著色的,所以家庭這一道著色對一個人的思想品 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因此,父母要特別注意把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 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讓孩子在一個和睦、文明的家庭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長。幼小無知的孩子,對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學習,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總想向大人學習他想做的事,因此,通過實踐活動教育孩子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 比如,通過教育孩子穿衣、吃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要求孩子愛護花木,不浪費食物,學著做些輕微的家務勞動等,培養(yǎng)孩子珍惜勞動成果,增強勞動觀念的優(yōu) 良品質。通過實踐活動教育孩子,就能有效地達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幼小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是游戲、玩耍和娛樂,寓教于樂,寓教于玩也是教育孩子的一個有效辦法。孩子在游戲、玩耍和娛樂中認識環(huán)境,適應生活,學習知識,增長才干,促進孩子智力和體力的發(fā)育成長 。父母在條件充許的情況下,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 造開展游戲和娛樂活動的環(huán)境。讓孩子玩得高興快樂,好奇心得到滿足,想象得到實現(xiàn),從而訓練孩子的思維,培養(yǎng)孩子動手技能。比如,讓孩子自己推動玩具汽車在地上跑,或自己騎小自行車,或把小木板、鐵片、塑料瓶、玻璃瓶等放在水中,讓孩子仔細觀察,哪些浮在水面,哪些深入水底,引導孩子自己做事,啟發(fā)孩子進行思維, 通過玩耍游戲等實踐活動進行教育,對增強孩子體質,培養(yǎng)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是極為有益的!
五、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
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這種愛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的感情基礎,沒有這種愛,就談不上教育,就難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但愛而不教,管而不嚴,自然也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把關心愛護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做到愛而不溺,嚴而不厲!
。ㄒ唬⿶鄱荒纭
父母對自己孩子的關心愛護,應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為前提,離開這個前提就容易與望子成才的愿望背道而弛。父母對孩子愛應該是理智的,有分寸的,絕不能溺愛,否則,就會成為孩子身心畸形發(fā)展的禍根。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父母把對孩子的關心愛護變成了溺愛,尤其在獨生子女家庭中,表現(xiàn)更為突出 。祖父母和父母把孩子視為"小皇帝"一味的嬌慣,偏愛和護短, 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對孩子的不良品德和習慣不批評、不教育,往往 包庇護短。吃飯穿衣一切事務都由父母包辦代替,孩子讓父母干什么,父母就干什么,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使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好逸惡勞的懶惰生活,養(yǎng) 成一種自私、任性、專橫、跋扈、為所欲為的不良品德和習慣,這些不良習慣任其發(fā)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有人說,對孩子的嬌生慣養(yǎng)百依百順,是促進孩子走 上不幸道路的開端。這是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溺愛的形式各有不同,但這些父母的共同特點是不把孩子看成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而是看成個人的私有財產(chǎn),忘記了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有用人才的基本目標。溺愛的結果只能是坑害了孩子,受害的因然是國家和社會,但首當其沖、自食其果的是孩子的父母。由于父母的溺愛使孩子養(yǎng)成惡習,難以管教給家庭和 社會造成危害的事例數(shù)不勝數(shù)。父母對孩子要做到愛而不溺,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父母要有理智、有分寸地關心愛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