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看表哥手中的紫色禮包,突然大哭起來,把自己的禮包摔到地上,撲上去搶紫色禮包。奶奶忙把兩個禮包當著甜甜的面拆開,原來是兩盒一模一樣的巧克力糖。
甜甜破涕為笑,甜甜媽卻愁上心頭:這么小的孩子哪來這么強烈的妒意?
細細想來,甜甜的嫉妒情緒存在已不是一兩天了。4歲時,鄰家孩子有一架鋼琴,而甜甜只有電子琴,甜甜為此生了許多天的悶氣。到鄰家做客時,她竟逮著鋼琴發(fā)泄般地亂彈一氣,甜甜媽當時雖然制止了她的惡劣行為,卻忽略了甜甜心理上的扭曲情緒。
到了6歲,甜甜的妒意表現(xiàn)得更強烈了。有一次,同學(xué)娜娜向她借輔導(dǎo)書,明明甜甜昨天剛買回家,她卻說沒有。甜甜媽問她為何要說謊,甜甜毫無愧色地說,誰讓她什么都比我強,我就是不想借給她!
面對女兒如此強烈的嫉妒心理,甜甜媽不知所措。
分析:
嫉妒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外在表現(xiàn),一般來說,2歲之前的孩子還不會表現(xiàn)出妒意,但隨著年齡增大,逐漸與周圍的伙伴攀比,對自己幾經(jīng)努力也無法達成的目標充滿不甘,這時,對“幸運兒”的心理排斥和強烈妒意就冒出來了。
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夠?qū)捜莸木唧w表現(xiàn),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表現(xiàn),是成長的副產(chǎn)品。通常,嫉妒情緒強烈的孩子,好勝心也強,愿意為某方面超出同齡人而付出加倍的努力。父母要做的,是解決因此而產(chǎn)生的虛榮、攀比、說謊、任性等負面因素,而不要把嫉妒背后的進取動力也一筆抹煞。
對策:
·鼓勵孩子承認自己的嫉妒:假如發(fā)現(xiàn)孩子有妒意,父母便斥之為“可恥想法”予以打壓,會加深孩子內(nèi)心的矛盾與扭曲;鼓勵孩子說出來,才是舒解孩子內(nèi)心壓力的最佳途徑。合理地解決孩子的一些需求,并鼓勵孩子化嫉妒為力量,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機智地誘導(dǎo):有些靦腆、內(nèi)向的孩子不會當面承認自己的嫉妒,他會把不甘和不滿壓抑在心里,然后找不相干的事發(fā)脾氣,借題發(fā)揮。這時父母很容易較起真來—我就不信戳不穿你這點小把戲!但專家認為,點破大可不必,不妨讓孩子與被嫉妒的對象一起生活一兩天,讓他自己去感受十全十美的孩子和家庭是不存在的,對方也有煩惱,也有得不到的東西,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故事三:玩忽悠的小強
小強5歲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帶他去吃肯德基,他滿心歡喜地跟著爸爸媽媽出了門,到了肯德基店門口,卻突然說不想吃了。“為什么?”“我不想浪費那么多的錢。”小強的回答讓爸爸媽媽十分感動,覺得有如此懂事的孩子真是自己的福分。雖然爸爸媽媽一再勸說小強進去,但小強堅持己見,絲毫沒有要退讓的意思,于是爸爸媽媽也只好作罷。過了一會兒,小強發(fā)話了:“媽媽,我想買個東西。”“買什么?”“我什么都不要。”小強狡黠地笑了。一家人在大街上溜達著,小強不時地冒出一句:“媽媽,我想買個東西。”但每次媽媽問他想要什么,他都回答說他什么也不要。爸爸媽媽終于明白,實際上,小強是真的想要買點什么。“我知道你是真的想買點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不敢說,怕你們不讓。”小強終于扭扭捏捏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