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xiàn)在,我大兒子剛滿兩歲時的事情我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那時,他已經(jīng)開始學習一些簡單的詞匯了。有一天,我們?nèi)覈陲堊琅砸黄鸪燥埖臅r候,面對著一大桌子的食品,他突然歪著頭說出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句比較完整的話:"我不吃。"
從他還特別小的時候,我的大兒子就非常討厭牛奶、嬰兒軟食等等這些嬰幼兒食品。所以我總是不得不一邊哄他,一邊強制性地喂他吃一些東西。看到他在剛剛學說話不久、說出的第一句比較完整的話竟然是“我不吃”,我才真正地明白,在此之前,他的內(nèi)心是多么痛苦、多么討厭吃那些東西!從那以后,他只要一看到吃的東西,他馬上就會說:“我不吃”,然后就準備掉頭逃走。每當看到這種情況,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與其如此,還不如他什么都不會說好呢。這樣,我給他什么,他就吃什么了。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自己的主張會越來越多。從父母的立場上來看,一方面,感到非常新奇,可是在另一方面,也會感到不小的負擔。如果孩子對父母的話一點都聽不進去、并且強烈地堅持自己的主張,母親們常常都會說:“這個孩子真是太固執(zhí)了!痹诖蠖鄶(shù)情況下,孩子固執(zhí)的態(tài)度所導致的結(jié)果對他們自己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如果從結(jié)果的角度來看,父母因此而對孩子進行“制裁”,在很多情況下還是正確的。
比如,馬上就要到上幼兒園的時間了,孩子卻因為媽媽沒有給他穿他希望穿的衣服、或者是因為媽媽沒有在飯盒上用彩筆寫上他的名字就又哭又鬧、使開了性子。在這種場合,母親們就會皺著眉頭想:“這個孩子到底是跟了誰呀,性格怎么這么固執(zhí)!”
可是,如果你不是站在父母的立場上,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問題,你就有必要認真檢查一下,孩子的這種“固執(zhí)”到底都包含了些什么含義。有許許多多的母親,她們因為年幼子女固執(zhí)的性格而焦急難過,可是,她們卻幾乎從來沒有為了解和把握隱藏在孩子固執(zhí)性格背后的動機做過任何的努力。
人生常常是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的一個過程。如果母親們感到難過、不舒服,那么,孩子們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因此,比孩子們更理智、更成熟的父母,就要首先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做是正確處理孩子性格固執(zhí)的第一步。
一般來說,當孩子們長到2周歲的時候,他就可以具體地認識到,母親和自己是兩個不同的存在這樣一個事實。一些對兒童發(fā)育過程進行研究的科研成果表明:孩子們的“自我”概念一般在他們出生后15-18個月開始逐漸形成。母親們帶著她們的孩子前來找我治療的時候,我一定要向這些母親問這樣一個問題:你的孩子是如何表現(xiàn)“我討厭”這樣的意思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測定她們孩子的自我意識到底發(fā)育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程度。
對于剛剛形成一些朦朦朧朧的自我概念的孩子們,他們會通過搖頭來表現(xiàn)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墒,那些自我概念還處于未分化狀態(tài)的孩子們,則常常通過高聲尖叫、用頭撞地板這樣的過激行為來表現(xiàn)。
對于那些稍稍長大一些的孩子,他們能用“討厭”、“不行”等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會“死硬”地堅持自己的主張,固執(zhí)的不得了。俗話說,“3歲討人嫌”嘛。處于這一時期的孩子,雖然他們已經(jīng)有能力提出自己的主張,但是缺乏明智的判斷力,因此,在父母的眼里看來,孩子的固執(zhí)簡直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也就是說,當孩子通過新近獲得的自我意識,理直氣壯地站出來提出自己主張的時候,這種行為在父母的眼里,卻成了一種讓人頭痛的毛病——“固執(zhí)”。
可是,沒有誰從一開始就是完美無缺的。孩子們在提出并堅持不成熟的自我主張的過程中,會逐漸學會自我克制、對別人關(guān)心等在社會生活中需要遵守的游戲規(guī)則?墒,如果父母們不能適時給予孩子這樣的機會,他們就有可能永遠喪失主張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