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十多年從事音樂治療及特殊教育工作的日子里,接觸到很多不同類型的弱能人仕,當中較多的是自閉癥兒童,而對他們的訓練也是我覺得最具挑戰(zhàn)性的。由于要迎合訓練的需要,于是我將行為心理學、自閉癥療法及音樂治療三方面的資料統(tǒng)合起來,找出有效而適用于香港的自閉癥音樂治療法。
自閉癥的成因到現在還是一個謎,六、七十年代的主流理論認為父母親在潛意識抗拒孩子,因而令孩子也對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產生排斥,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F今已有足夠的研究資料去推翻這個心理成因而去相信自閉癥是生理上的問題;雖然我們對自閉癥的認識比以前大大的增加了,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閉癥的方法;縱然如此,經過適當的治療和訓練,自閉癥患者還是可以在認知、情緒、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其中筆者認識一些方法如密集式行為治療、維他命治療、防止食物敏感、聽覺綜合訓練、感官綜合訓練、言語治療及音樂治療等,對很多自閉癥人仕來說,都有一定的幫助。
音樂治療是利用音樂去達到治療的目標,包括了重建、維持及促進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音樂治療師針對個人的特殊情況設計音樂治療計劃,利用各類音樂活動如歌詠、樂器彈奏、節(jié)奏訓練、音樂游戲、音樂聆聽及即興彈奏等,配合心理學的運用來幫助有需要的人仕。音樂治療在美國、加拿大及澳州等國家是隸屬輔助醫(yī)療架構內的專業(yè),與言語、職業(yè)及物理治療相同。
現在為大家介紹音樂治療在自閉癥治療中所發(fā)揮的獨特作用。
自閉癥人仕對音樂的反應
每一個人對音樂都有先天的愛好和反應,從一項初生嬰兒對聲音反應的研究 (Standley & Madsen1990) 顯示,初生嬰兒最愛聽的,便是媽媽的聲音,其次就是女性的聲音和音樂聲,由于初生嬰兒對音樂的反應并沒有經過一個學習的階段,這顯示了我們對音樂的愛好是與生俱來的。另一項早產嬰兒的研究 (Caine, 1991) 中發(fā)覺,聆聽音樂的一組嬰兒比沒有聽音樂的一組康復得較快,出院的日期平均可以提早五至六天,這些研究都顯示了嬰兒對音樂的正面反應。
對于自閉癥人士來說,他們天賦的音樂能力比正常的人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一項研究 (Applebaum, Egel,Koegel & Imhof, 1979) 便發(fā)現自閉癥兒童的音樂模仿能力比一些有音樂天份的正常兒童還要高,美國自閉癥研究院院長 Rimland 博士認為自閉癥人仕的音樂能力差不多是宇宙性的(Rimland,1964),他們有些擁有超凡的音樂感,辨音能力非常高;在筆者處理的自閉癥個案中,就有不少可以辨別兩個或以上同時間出現的聲音,其中有一個極度抗拒社交上的接觸的自閉癥兒童,當他聽到姊姊練琴時彈奏的樂曲,他便可以彈奏出同樣的樂曲來。一些文獻 (O'Connell, 1974) 記載,一名自閉癥兒童能知道隱藏在樂曲內和弦音根的改變,這能力就是很多專業(yè)的音樂人仕也未必能做到;另外一名自閉癥的兒童則在一歲半時已能分辨出不同的交響曲及它們的作者。正因為自閉癥人仕一般對音樂的強烈反應及興趣,適當的音樂活動可以加強他們的參予感,也可在治療或訓練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他們對治療師的認同感;譬如當治療師彈奏著一首當事人愛好的兒歌時,那首歌便可成為兩人溝通的橋梁,加強認同感,繼而可促進治療及訓練的成效;若再善加利用,音樂對自閉癥人仕的強化效果(Reinforcing effect),便可增強治療師在進行治療時的“籌碼”(交換條件);舉例說,治療師要求當事人說出樂器名稱后,才給予樂器進行音樂活動;又或者在彈奏鋼琴時鋼琴的聲音很自然地成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