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簡介
劉文英,女,法學士,現(xiàn)任大連通才計算機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校長、大連民辦教育協(xié)會副會長、職業(yè)教育分會主任。獲得“大連市信息產業(yè)十年”優(yōu)秀個人、全國家庭教育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卓越人物、大連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
她下過鄉(xiāng),做過職業(yè)學校老師、民辦職業(yè)學校校長。在幾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在與教師、家長、企業(yè)家的接觸中,在教育孩子和經營家庭中,始終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嘗試,不斷反思。把經營家庭和經營學校同步進行,總結出家庭教育及職業(yè)教育的經營理念:選擇教育、陽光教育,首創(chuàng)“選擇教育法”。
她集母親、老師、校長于一身,用善良和真誠將兒子成長中的真實故事,通過實錄、頭腦風暴、感言等新穎寫作格式,以及純情質樸的草根語言向人們娓娓道來。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本質:教育是一種選擇。
“媽媽的愛”,為什么感覺不到?
中青在線:前段時間,網上有一篇關于一個初中生中考沒考好,只差一分沒有考上重點中學,于是就跳樓自殺了,你怎么看這件事情呢?
劉文英:這篇網文我也看到了,他給母親的短信留言讓人痛心:“媽媽,你好煩,經常嘮叨我,我不想呆在這個家里了,麻煩你幫我收尸吧!”媽媽的回言也讓我們深思:“兒子,媽媽是最愛你的,你還有大好前途。”
這件事是由于母親與孩子關于愛的交流和理解嚴重錯位所造成的。
父母的愛,為什么不被理解?
中青在線:這樣的事情畢竟是少數(shù),但卻反映了父母無奈的現(xiàn)實。他們對孩子的愛不被理解,有時還適得其反。
劉文英:是的。我還知道這樣一件事情。
一個朋友的男孩學業(yè)優(yōu)秀。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發(fā)展,在家里不具備供他出國能力的情況下,還是舉家傾囊,把他送出國外?蛇@個國家不是孩子所期望的。一年、兩年、三年,家里債臺高筑,期間,每當家長商量讓孩子假日打工時,孩子都惡語相加。實在供不起了,父母商量賣掉了房產,媽媽回到自己老人家里,爸爸做了浴室搓澡工。
盡管這樣,還是沒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和感恩。無論父母為他做什么,他都不滿意。甚至說過“這是你們自找的”這類讓父母寒心的話。這個家庭現(xiàn)在很慘。
無知的溺愛
中青在線:究竟有多少父母面對著這樣的尷尬?孩子小時候挺聽話的,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父母的愛,為什么不被理解?
劉文英:溺愛、不會愛、不會教育方法、忽視溝通、換位思考、心智培養(yǎng)……我確實看到許多家長不會愛孩子,不懂什么是愛,什么是害?赡苁且驗榧议L自己小時候物質貧乏帶來的陰影揮之不去,怕孩子受委屈,不計結果地一味溺愛,使孩子覺得一切獲得都天經地義,他們自私、貪婪、冷漠、受挫能力弱,最終自食其果的是家長。在物質上一味地滿足孩子,只會增加他的貪婪欲望,有百害而無一利。
溺愛導致孩子教育失敗的例子,幾十年來我見得就太多了,希望通過選擇教育法喚醒更多的母親懂得愛的真諦,會愛孩子,給孩子真愛。
中青在線:我曾問過許多家長是否在溺愛孩子,大部分家長知道自己在溺愛,但是還是忍不住要溺愛,甚至還有一些人為溺愛而沾沾自喜,引以為榮。你覺得是這樣嗎?
劉文英:這是家長的無知。我很喜歡看電視節(jié)目《動物世界》,不僅是因為趙忠祥的解說,更主要的是動物們對后代的撫養(yǎng)方式,令我動情和感嘆!動物尚且知道教會孩子如何生存,如何繁衍后代、生生不息。我們人類呢?怎么能把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當作自己實力的證明或孩子炫耀的資本?其實這是在剝奪孩子生命和成長的權力,是反生命科學的。過普通人的日子,讓孩子不普通,這才是智慧母親的選擇。
中青在線:過普通人的日子,讓孩子不普通。如何理解呢?
劉文英: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普通人,以平常心對待孩子,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就會彼此包容、理解、同甘共苦,同舟共濟。這些年它是我們家生活的定力。這就是“過普通人的日子”。
孩子是父母的,更是社會的,給予孩子安全、平和、簡單、純真的生活,打下勤勞質樸、誠實善良、孝順厚道的基礎,教會孩子生存之道,使他們有能力面對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成為好工人、好官員、好家長、好公民。對于家長來說,更是一個好孩子。這就是“讓孩子不普通”。
有一種母愛叫選擇
中青在線:父母嘔心瀝血為孩子成才創(chuàng)造條件,但是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劉文英: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家長不斷選擇的過程,特別是在孩子15歲以前的教育中,父母的選擇對了,孩子的成長就會順利,父母的選擇不對,教育的結果就會適得其反。
在我新近出版的《陽光男孩是這樣成長的》一書中,列舉了許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選擇問題,我愿以一個母親的身份與各位家長分享我的選擇結果。
孩子要換同桌
中青在線:“教育是一種選擇”,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劉文英:舉例說明,在我兒子上初一的時候,有一天他跑回家中急沖沖地說:“媽媽,你能不能給老師說說,給我換個同桌,新來的那個同桌太討厭了,長得胖,學習成績不如我,還總干擾我聽課,太煩人了!”
當時兒子的老師是大連市優(yōu)秀班主任,非常注重素質教育?吹皆S多家長要求為子女安排愛學習的同桌,都希望坐在前面……就設計了一套非常公平的座位排序法,每個人都有坐在前面的機會,而且同桌也不是固定的。上周兒子的同桌還是班里學習很好的一位女生,這周就換成一個胖男生了。我是校長,我當然有這個條件,但是我能這樣做嗎?
孩子是不是喜歡上以前的那個女生了?還是真的討厭新?lián)Q的這個男生呢?當時我面臨著這樣幾種處理方式:
A.“就你多事,跟誰坐不一樣,就看你自己學不學了。”
B.“怎么,喜歡女孩?換個男同桌就不滿意了?”
C.“我不認識你們老師,也沒有后門,辦不了!”
D.“你認為你該跟誰坐?”
中青在線:你分析了自己可能的四種選擇,選擇不同結果有什么不同呢?
劉文英:是的,選擇不同的方式,事情的結果差異很大。選擇A的 結果:孩子失落,問題得不到解決,表面不說,心里不悅;選擇B的結果:這是個“禁區(qū)”,孩子受到冒犯,會與家長沖突,矛盾會升級;選擇C的結果:問題根源沒有解決,孩子沒有指望;選擇D的結果:通過疏導對話,達到教育目的。
中青在線:你選擇了哪個呢?
劉文英:我選擇了D。為了摸清底數(shù),我說:“那你不跟他同桌,希望跟誰在一起呢?”
“跟誰都行,就是不跟他!”
“一定要換成原來的同桌嗎?”我狡黠地問。
“不用,只要學習比我好就行。”
“噢。”我放心了,問題還不復雜,總算排除了早戀的可能?吹轿疫@么說,兒子認為有指望,心情愉快地做作業(yè)去了。
中青在線:你真的想為兒子換同桌嗎?
劉文英:換同桌是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我很清楚,這件事是萬萬做不得的。為什么呢?人生的路有許多溝溝坎坎,哪能遇見了就繞呢!總得直面人生,哪能什么事都隨你所愿呢!都要“好同桌”,差的給誰?于是,我開始考慮運用“自我教育法”。
中青在線:你是如何實行“自我教育法”的呢?
劉文英:那天吃完晚飯,我看他心情還好,就說:“媽媽這幾天特別忙,你換同桌的事急嗎?一定明天要去找老師嗎?”
“不一定,那您想什么時候去?”
“下周吧,媽媽應該上學校去與老師面談,但你要保證媽媽一件事。”
“什么事?”
“讓我跟老師說換位,總得找理由啊!胖和學習不好都不是理由。”
“那什么是理由啊?”
“這樣吧,一周時間,你找出他的5個缺點和5個優(yōu)點,讓媽媽與老師溝通好有內容和理由。”
“他盡是缺點,沒有優(yōu)點!”
“試試,找找看吧!”我們就這么約定了。
中青在線:兒子找到同桌的優(yōu)點了嗎?
劉文英:第一天,兒子沒有找到同桌的優(yōu)點,找到了一大堆缺點;第二天,還是沒找到優(yōu)點;第三天,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找到了一個優(yōu)點:他數(shù)學作業(yè)做得比我快;第四天,兒子又找到同桌的一個優(yōu)點:樂于幫助同學。到第五天時,我準備抽出點時間認真與兒子談談?chuàng)Q同桌的問題了,兒子卻說:媽媽,我不想換同桌了,我覺得他人其實挺好的。
中青在線:在五天時間里,兒子就有這么大的變化,你有什么感想?
劉文英:看到兒子在這么短的時間,就能夠發(fā)現(xiàn)對方的優(yōu)點,而且能親自收回自己的無理要求,我很欣慰。
我說:“媽媽謝謝你。”兒子說:“謝我什么?”我說:“謝謝你沒給媽媽出難題呀!你想,媽媽是搞教育的,該怎么張嘴去跟老師說。慷枷胍茸约汉玫耐,老師怎么去安排呢?連你都要比你學習更好的人當同桌,這個班的學習成績怎么上來?同學互助怎么開展?豈不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嗎?班級集體成績上不來了啊!”兒子說:“噢,我懂了。”
再后來,兒子與同桌成了好朋友,至今。
培養(yǎng)孩子的融群能力
中青在線:通過這件事情,你覺得孩子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劉文英:提高了融群能力。當今社會,幾乎沒有一項活動是靠個人能夠完成的。孩子的融群能力是社會生存的關鍵能力之一。有些獨生子女個性很強,唯我獨尊、我行我素,對此家長不能遷就、慫恿。
通過這件事情,我讓孩子體會到,不能因為家長的特殊地位,就去破壞教育的公平性,也不能給孩子制造優(yōu)越感,讓孩子遇事尋求家長和社會關系的保護。如果那樣做,看似一時得到“實惠”,實則讓孩子學得投機取巧,孩子慢慢地會喪失融群能力,變得不合群,變得不會與同學溝通。
教會孩子選擇:擇鄰而居
中青在線:您運用選擇教育法的效果如何呢?
劉文英:我運用選擇教育法的直接結果是,教會了孩子自己做出選擇。比如:兒子剛去美國學習的時候,面臨著如何選擇鄰居的問題。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反應,一般中國人去了國外,都喜歡找中國人一起居住,這樣可以相互照應,語言溝通也沒有障礙。兒子卻不這樣想,他說:正因為語言不過關,所以才要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語言環(huán)境,這樣會更快地提高口語和聽力,以適應美國的社會。后來,兒子果真選擇了一個兩室一廳的四人間:兩個美國人,一個德國人。
有一次,學校放假了,要封門,他不得不在校外租房子。兒子選擇的鄰居是一對在他們學校讀書的夫妻,男的是美國人,讀博士;女的是中國人,讀研究生。每天晚上,兒子與他們在客廳里有許多溝通的機會,那對夫妻的學識讓兒子大長見識。
兒子說:“媽媽,與他們兩個人的對話,讓人聽了舒服。他們思路很廣,知識面很寬,與他們交流真的很有收獲,有被他們吸引、得到提升的感覺。跟他們溝通,更是美妙,他們的處事態(tài)度也讓人敬佩,真的是要與能人為伍,與高人過招啊!”聽到兒子這樣說,我很高興,覺得他有上進心,越來越成熟了,越來越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了。
中青在線:孩子長大了,出國留學了,不在父母身邊了,你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劉文英:一般來說,孩子15歲之前,對孩子的教育主要是教會孩子選擇,家庭教育以家長為主;孩子15歲以后,對孩子的教育轉向了幫助孩子選擇,特別是18歲以后,孩子成人了,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幫助孩子做出選擇,當好參謀。書中的《七考駕照》、《當上助教》、《違章駕駛》等就是我的一些教子小例子。
中青在線:你是說,不同的年齡段,教育的方式和重點不一樣,是嗎?
劉文英:是的。比如:孩子出國以后,他已經成人了,有些選擇靠他自己了,家長想包辦也辦不到了。
自從他與那對博士夫妻為鄰以后,感觸很深,他要選擇更好的鄰居。他打來電話給我說:“媽媽,下個學期我要讓您破費了,我要搬家。我得找個讀博士的人一塊兒居住,要與高人為鄰!”我說:“好吧,也許你的選擇是對的。”我是在用實際行動支持和鼓勵孩子做出對自己負責任的積極選擇,讓孩子感覺到,雖然媽媽不在身邊,可是母愛如影隨形,伴隨在孩子身邊。這樣,孩子的安全感更強了,更加擁有放飛的勇氣和力量。
你有父母上崗證嗎?
中青在線:我們愛孩子,但是還需要學會愛的方法。有的教育專家提出這樣的觀點:父母要持證上崗。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劉文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云曉老師出席了我的新書發(fā)布會,他是青少年教育專家,出過一本書叫做《父母的上崗執(zhí)照》。他說:“今天的家庭教育出了這么多的問題,許多問題說明是父母無照經營的結果。”
中青在線:如何才能成為合格的父母呢?
劉文英:父母上崗執(zhí)照要有五個最重要的內容,即:現(xiàn)代教育觀點、科學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孫云曉老師認為這五條能基本做到,就是合格父母,做得好的是優(yōu)秀父母。
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許多家長不注意學習,認為只要有錢就行,只要物質上不虧欠孩子就行。很少去買一些科學教育的書籍充實頭腦。還有的家長與孩子沖突很厲害,卻不知道為什么,其實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越來越跟不上趟,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越來越低,孩子的叛逆也愈來愈重。缺少方法,更缺少實力。
向別人學習是一個很不錯的路子。因為每家就一個孩子,不能當試驗品,更不能重來。雖然家庭教育不能復制,引以為戒總該可以了吧!別人的好的經驗參考一下會后少走彎路。
讀一本好書,就是跟高人交往,聽專家講課,開卷有益。是學做父母的充電器,加油站。
身教重于言教
中青在線:除了不斷學習以外,成功的家庭教育還有什么要注意的嗎?
劉文英: 身教勝于言教。我是終身學習的受益者,我除了進修學歷、堅持讀書、讀報、參加各類研修以外,我還特別注意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家庭學習氛圍,通過我和丈夫的良好行為,讓兒子耳濡目染積極正面的事情。
這需要在兩個層面上做準備。一個是良好夫妻關系的培育。
婚前我跟愛人說:“我的脾氣不好,要是我發(fā)火了,你可千萬別吱聲,過一會我就會好的”;而我愛人馬上回應說:“我的脾氣是我們家最壞的,我不高興你也別理我。”婚后,我們一直履約,給對方發(fā)泄的時空,為創(chuàng)建良好的夫妻關系,贏得了磨合期后的默契。為孩子成長營造出和諧、溫馨的環(huán)境。當然包括不在孩子面前相互爭吵、抱怨、指責,夫妻步調一致等。這是創(chuàng)造和諧家庭學習氛圍的基礎。
二是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要首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孩子多看書,我們兩人就是愛讀書的人。我愛人是搞音樂的,他除了看業(yè)務書籍以外,中外音樂家傳記、各類音樂雜志時常不離手;我每次出差回來,帶回來最多的、花銷最大的差不多也是書籍。
當看見爸爸媽媽一聲不響地各自在看書時,兒子當然也會模仿,也會靜靜地拿起書來讀。這些耳濡目染和熏陶,促進了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有的家長自己在看電視,卻不許在一旁學習的孩子看一眼;有的家長把麻將桌安在孩子學習的地方,卻指責孩子學習不好;還有的家長自己滿嘴臟話,卻要求孩子文明用語……。
身教重于言教,這是教育的鐵律。
我不再叫她媽媽
中青在線:你的《陽光男孩是這樣成長的》一書還對成長中的孩子產生的很大影響,是嗎?
劉文英:許多學生看完這本書后,感觸很深。有一個女學生寫紙條給我說:“……父母離異后,母親再嫁。雖然我與媽媽還生活在一起,可我不再叫她媽媽,我恨她。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媽媽的不易,媽媽對孩子的愛,孩子體會不到。我恨自己曾經那么無情地傷害了媽媽,F(xiàn)在我就想早點放假,回到家,撲在媽媽懷里說一聲:媽媽,對不起!”
還有一個孩子寫的紙條是這樣的:“讀了這本書,才知道,以前父母管教自己都是為自己好,我知道今后自己該怎么做了!”要知道,這是一個自閉的孩子,對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他能給我寫紙條,已經說明他受到了觸動,有了改變,我很欣慰。
讀了這本書的男同學們會更有自信,知道今后自己該做什么;女同學們會知道以后怎么做媽媽;他們共同最大的收獲是知道感恩父母了。
中青在線:為什么這本書會受到讀者的歡迎呢?
劉文英:可能是書中原汁原味的教育實錄,草根的語言,沒有空洞的說教以及陽光心態(tài)打動了讀者。這本書大家能用得上,有收獲,我很欣慰,也是對我的鼓勵。
親子閱讀·書香中國
中青在線:您是教育方面的專家,您想對中國的母親們說些什么?
劉文英:近期,中國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親子閱讀·書香中國”的活動,提倡每天親子閱讀20分鐘,在推薦閱讀書目中,《陽光男孩是這樣成長的》榜上有名。
倡議書中提到:“我國的國民閱讀正面臨一場危機。從1999年到2007年,我國國民閱讀率從50.4%下降到38.7%。年人均閱讀圖書4.5本(人均圖書消費1.75本),遠低于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如果剔除為應試教育而必需的教育、教輔類圖書的閱讀,全民閱讀率更低。”
我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活動中來,多讀書、讀好書,從這些優(yōu)秀書籍中得到知識和營養(yǎng),孩子茁壯成長,家長掌握科學教子方法,走出家教誤區(qū),做合格的父母,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世代傳承做出奉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