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14日,王女士從十堰乘火車來漢找丈夫,快到武昌時,3歲的兒子喊肚子餓,王女士隨手將一片泡泡糖塞給他。不久,孩子突然咳嗽不斷,呼吸急促。王女士一邊給丈夫打電話,一邊將兒子緊急送往武漢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
據(jù)該院兒二科主任姜毅教授介紹,孩子送到醫(yī)院時,呼吸變弱,不斷咳嗽,醫(yī)生詢問媽媽是否給孩子吃過什么東西,媽媽極力否認。此后,醫(yī)生對患兒進行CT等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物,卻見兩肺、氣管有陰影,醫(yī)生進行纖維支氣管沖洗,也未見異物。而此時,孩子的兩肺已失去功能,醫(yī)院立即對孩子進行緊急搶救。與此同時,姜毅等兒科專家再次對檢查的陰影部分進行分析,認為極可能是異物,決定再次對孩子進行纖維支氣管沖洗,最后,果然取出了一些淡白色的橡膠狀物體,確認為泡泡糖。
孩子轉危為安后,面對醫(yī)生的再次詢問,王女士淚流滿面,這才承認是她給兒子吃了泡泡糖,不敢承認是擔心兒子一旦出事,可能遭到丈夫的責罵。
姜毅說,該患兒經(jīng)過了1個月的住院治療才完全恢復,而該媽媽的糊涂行為,險讓孩子丟命。他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吃泡泡糖,其中的增塑劑對孩子健康有害,且易導致齲齒;更為危險的是,其中的膠基易卡住氣管、食管,或吸入肺部,并迅速導致死亡。他說,一般家長聽說幼兒吃果凍噎住比較多,但泡泡糖比果凍更危險,吸入氣管后可能讓孩子迅速窒息死亡,而且搶救困難,這樣的事例我省至少已發(fā)生十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