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為寶寶擺脫尿布并開始如廁訓練時,家里的長者會回應異口同聲:“穿開襠褲吧。”
當我提到我買了三盒內褲時,長輩們的第一反應是:“你不要浪費錢。”“買了就留著,等大點再穿。”
我:“……”
說到這個話題,我突然想到一件事。老師要求每個孩子都穿內衣,因此小男孩的一位母親說,這么小的孩子不需要穿內褲。老師向他媽媽解釋了穿內褲的必要性,但母親卻向老師扔了一句話:“女孩子才要穿內褲,男孩子穿了會捂到,勒到,影響發(fā)育。”
說實話,我也是是由這樣的老人養(yǎng)大的,小時候,我也穿開襠褲,也穿沒有內褲的褲子。這樣一來,我覺得在那種環(huán)境下長大對我沒有任何好處。然而我也依稀記得在夏天里,當我出汗的時候,我會被胯部劃傷。當然,我是個女孩,母親還說女孩應該穿內褲。
那男孩不一定要戴嗎?我還問我爸爸,他小時候沒穿內褲。我問他會不會覺得不舒服,他說,小時候怎么了?共沒感覺。
說到這里,我想說的是,時代在變,育兒的方式也應該改變。對于男孩和女孩,爸爸媽媽應該有助于寶寶從他們脫尿布的那一刻起建立性別意識。穿寶寶內衣的目的是幫助寶寶建立性別意識,讓寶寶知道內褲的部分非常秘密,應該受到保護。此外,內褲還可以保護隱私,幫助寶寶上廁所。
說男孩的內衣會影響他們的發(fā)育,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雖然陰囊溫度是男生體內最低的,但很怕熱。如果你為寶寶穿內衣,爸爸媽媽一定會讓寶寶穿上合適的內衣,怎么會怎么樣?然后選擇質量較好的透氣內衣穿為寶寶,熱量可以散發(fā)出去,自然沒有遮掩這一點。其次,男性寶寶睪丸的發(fā)育通常在7-8歲。因此準備上廁所訓練寶寶穿小內褲,不影響這件事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寶寶脫尿布后應該穿小內衣。
如何選擇小內衣?
當我第一次為寶寶挑選內衣時,我最大的問題是選擇內褲還是平底褲。后來,很多媽媽被問到,她們都建議選擇寶寶的平角內褲,因為她們沒有夾屁股。我聽從了媽媽的建議,一直穿著拳擊褲。
完成樣式后,讓我們看看材料。小內衣是直接接觸寶寶皮膚的,所以小內衣,尤其是褲襠,一定要選擇柔軟、透氣的棉質。另外,為了避免染料成分對皮膚的刺激,小內衣應選擇純白、淺色。另外,內衣的正面可以有有一點的小圖案,這樣就很容易辨認出前后。
我們來談談內衣的尺寸,如果內褲太緊或太松,會給寶寶帶來不適。像尿布一樣,內衣應該是塞進1個手指在腰部和大腿根部,這是一個合適的尺寸。在購買內衣之前,你應該測量一下寶寶的臀圍——沿著寶寶最突出的線測量周長,并加上5cm。根據測得的臀圍為寶寶選擇小內衣,這樣小內衣的尺寸會更合適。
什么是訓練褲?
現在還有一種用于廁所訓練的小內褲——訓練褲,也叫可重復使用的拉拉褲。換句話說,訓練褲在尿布和內褲之間,褲襠處填充有吸水材料的特殊內衣,可以吸水和分離尿液,因此寶寶小便后不可弄濕外面的褲子。然而因為他們是訓練褲,他們絕對不同于尿布,不同的是訓練褲的內表面會變濕,在寶寶小便后,你可以明顯感覺到胯部的水分,因此寶寶會因為不適而逐漸學會在廁所里排泄。
由于訓練褲的獨特設計,他不僅可以幫助寶寶如廁訓練,而且還可以能避免寶寶頻繁濕褲子,所以在爸爸媽媽的眼中,他就成了“神器”。如果你覺得有用,在寶寶脫下尿布后,可以讓寶寶先穿上訓練褲,然后逐漸過渡到小內衣。
需要注意的是,訓練褲不是尿布,尿布也有側漏。因此爸爸媽媽不應太“相信”訓練褲。如果寶寶小便不止一次,或者寶寶躺著,那么訓練褲可能會就會側漏。
無需訓練褲,爸爸媽媽可根據實際情況使用。
無論是小內衣還是訓練褲,在如廁訓練期間,換褲子的頻率都很高。因此媽媽在準備褲子時要注意內褲,褲子至少要準備5條。我偷偷告訴你,我準備了9條小內褲,和近10條短褲(夏天)和褲子,在我家的廁所訓練課寶寶。寶寶防患于未然,實際上他沒那么管用,但他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