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寶寶放在圍欄里
幼兒的探索和冒險精神,以及獨立的愿望,讓幼兒時刻面臨著潛在的危險。寶寶可能會拿起爸爸剛剛?cè)拥舻臒燁^;可能會把手伸進滾熱的湯水中;可能會把ˉ灶開關打開;可能會把桌子上的臺燈打落在地;可能會把藥粒放到嘴里;也可能去衛(wèi)生間的馬桶里玩水。寶寶的作為常常讓爸爸媽媽手忙腳亂,按了葫?起了瓢,掛在媽媽嘴邊的話就是:不要拿這個,不要動那個。在媽媽眼里,寶寶是個十足的小淘氣,像水中到處游動的小魚,像串來串去的小泥鰍,一眼照不到,說不定就會做出令媽媽倒抽一口涼氣的大事來。
父母和看護人不應該為了安全和省事,而把孩子困在圍欄里,更不能用帶子把孩子拴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我曾看見看護人把寶寶放在洗衣機桶里,因為時間短暫,寶寶非?鞓,但如果看護人把孩子放在洗衣機中,忙著去做其他事情的話是很危險的。父母和看護人要記住,無論采取什么方式看護孩子,有一點是明確的,不要讓寶寶離開你的視線。
三令五申沒用,憤怒更不對
媽媽不允許寶寶動什么東西,當寶寶真的動某種東西,或向某種東西走去的時候,立即把寶寶抱走,堅決地說不許動;同時給寶寶其他的玩具,或沒危險的日常物品。媽媽要行動再先,語言在后。寶寶首先要知道,然后才能理解,最后才是對語言的運用。
盡管這次媽媽制止了海子的不法行為,過一會兒寶寶仍然會去做你曾制止過得事情,媽媽不要生氣地說:“我已經(jīng)告訴你不能動這個,你怎么還動!這么沒記性,再動我就打你。”語言對幼兒沒有那么大的威懾作用,寶寶不會因為媽媽的嘮叨而停止做事。媽媽需要做的仍然和第一次一樣,把寶寶飽離,并說不許動,把他的注意力轉(zhuǎn)移,這就足夠了。這樣簡單重復,會讓寶寶盡快記住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
過多的語言不但不能讓寶寶理解,還會使寶寶養(yǎng)成對爸爸媽媽的話充耳不聞的習慣。有的媽媽說:我不反反復復和他講道理,不給他點厲害,孩子就不會記住。這是不了解幼兒的特點。爸爸媽媽不要經(jīng)常訓斥寶寶,更不要憤怒的態(tài)度對待淘氣的寶寶。能讓寶寶動的東西,就讓寶寶隨便動好了,能讓寶寶做的事情就盡情讓寶寶去做。不能動的東西,不該讓寶寶做的事情,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傷害的,一定要具體的行動和簡潔的語言制止孩子,千萬不能以惡劣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的天性。到了該明白道理的年齡,寶寶自然會明白的。
人們常說孩子一年一個樣,大一點就比小一點懂事。這話沒錯,孩子就是日復一日不斷積累生活經(jīng)驗,不斷接受新的事物,認識世界,認識自己。誰也不能逾越這個成長過程,誰都不可能從嬰兒一下子跳到成人。拔苗助長只會毀了幼苗,父母千萬不要把這孩子太淘氣,太氣人了,我真的管不了了等諸如此類的話掛在嘴邊。這不但讓父母感到垂頭喪氣,失去養(yǎng)育孩子的樂趣,也會讓孩子有一種失去爸爸媽媽愛的感覺。這樣做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甚至是心理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