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做事專心致志的小秒招
“孩子怎么都坐不住,就像一只動來動去的毛毛蟲。”“玩起來都不夠?qū)P模偸遣煌5負Q玩具。”凡此種種,類似問題在孩子身上層出不窮,讓媽媽頗為苦惱。其實,對于自制力尚不成熟的幼兒來說,現(xiàn)在就要求他們達到專心致志的境界,委實有點困難。不過,好習慣需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更需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因此,本刊特別策劃提升幼兒注意力的20個妙招,并提供有助提升注意力的16個親子游戲,希望從小幫孩子建立一個注意力的好習慣。
1、單純的環(huán)境
孩子的心智發(fā)展需要刺激,然而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存在太多不好的刺激,如噪音、雜物等,對思緒仍處混沌期的嬰幼兒來說都是干擾。因此,父母應(yīng)盡可能為孩子排除不必要的干擾因素,讓腦神經(jīng)專心接受必要的刺激,進行神經(jīng)分化與連結(jié)。
For 嬰兒
1 嬰兒床頭不要掛太多的玩具,刺激太多反而顯得有些亂,不如單純掛一種玩具,過一段時間再換另一種。
2 放些輕柔、有節(jié)奏的音樂,刺激聽覺并陶冶心靈。
For 幼兒
1兒童房的色彩不要太復雜,居家環(huán)境最好布置單純?nèi)岷偷纳剩兄(wěn)定心情。
2 床鋪上不要擺太多玩具娃娃,以免影響入睡心情。
3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玩具,最好一次只給一種。
4 在孩子學習時,桌上只留下必備物品,收起其他玩具或雜物,以免分心。
2、規(guī)律的作息
規(guī)律的作息可協(xié)助孩子建立固定的生理時鐘,讓孩子知道什么時候玩、看書、運動或吃飯,也可減少不適當?shù)男袨槌霈F(xiàn)在不適當?shù)臅r間里。在建立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之前,需要先規(guī)劃生活的空間,如吃飯區(qū)、圖書區(qū)或游戲區(qū)等,這樣孩子才知道在什么地方該做什么事。等生活作息習慣養(yǎng)成之后,父母也更易于觀察孩子在何時處于最佳精神狀態(tài),以便安排學習活動。
For 嬰兒
一般而言,嬰兒期的睡眠時間較長,而且分散在好幾個時段,尤其是新生兒,還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在白天清醒時,不妨趁著換尿布幫嬰兒做做運動,拉拉手或動動腳,晚上則盡量簡化各種活動,只要開一盞小燈就好,幫孩子逐步建立日夜的觀念。
For 幼兒
1 不論睡覺、起床,還是吃飯、洗澡、玩耍,都應(yīng)定時(偶爾可有些彈性),以減少孩子的混亂感。
2 即使大人用餐時間與小孩不同,仍可在大人用餐時讓孩子坐在餐椅上吃點點心,感受大人用餐氣氛,并逐漸熟悉時間與規(guī)矩。
3 不要同一段時間內(nèi)做不同的事,以免孩子分心。
3、均衡的營養(yǎng)
腦部的神經(jīng)發(fā)育以均衡的營養(yǎng)為基礎(chǔ),各種營養(yǎng)素都有其作用,不宜過分攝取某項單一養(yǎng)分,因為許多營養(yǎng)成分之間有密切的相互作用,最好的方式就是均衡攝取。
For 嬰兒
1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營養(yǎng)來源,而媽媽務(wù)必注意均衡攝取營養(yǎng),才能更好地滿足嬰兒的需求。
2 制作輔食時盡量選用新鮮食材,減少調(diào)味料的使用。
For 幼兒
1慢慢跟著吃成人食物,應(yīng)把握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含五谷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蛋豆魚肉類、奶類及油脂類食物。
2 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因為咖啡因會引起亢奮,讓幼兒躁動不安,通常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不只是咖啡,奶茶、可樂、巧克力等都含有咖啡因。
4、足夠的睡眠
睡得好、精神好,情緒才穩(wěn)定,白天時才有良好注意力!尤其是嬰幼兒,在睡眠中仍在進行學習與認知,而且睡眠期中有50%的睡眠時間為快速動眼期,這正是嬰幼兒重組信息所不可或缺的時間,因此,務(wù)必要讓嬰幼兒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zhì)量。
For 嬰兒
嬰兒期的睡眠時間較長,但卻分為好幾段進行,偶爾會睡過頭而沒有醒來喝奶,有的父母因擔心孩子少喝奶影響健康而喚醒孩子。其實嬰兒的睡比吃更重要,如果孩子餓了,自然會醒來喝奶,不必刻意喚醒孩子。
For 幼兒
如果幼兒白天睡得太多,晚上就難以入睡,難免連帶影響大人的睡眠質(zhì)量,這時就必須調(diào)整孩子白天的活動,讓孩子多活動,以減少睡眠時間,晚上則加強營造睡覺氣氛,協(xié)助孩子入睡。
5、尊重孩子的步調(diào)
孩子的能力發(fā)展不盡相同,很多時候父母也未必了解孩子發(fā)展到何種地步,這時不妨多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如果明顯看出是孩子所喜歡的活動,就讓他玩久一點,這正是他展現(xiàn)注意力的時候。另外,視孩子的發(fā)展速度調(diào)整教養(yǎng)步伐,畢竟小孩子的動作還不靈活,本來就很難跟上大人的腳步,與其催促他,倒不如放慢我們自己的腳步。
6、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最初的學習對象就是父母,想要孩子專心吃飯,自己卻邊看電視邊吃飯,孩子也很難不學父母吧?要讓孩子專心,父母就得從自己做起,比如從頭到尾好好完成一件事,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要孩子專心做事時,父母也陪著做,而不是在客廳看電視、大聲談笑?傊,別讓孩子產(chǎn)生“為什么爸媽可以,我卻不可以”的想法,這樣才有助于他達成各項學習目標。
7、動靜皆有的活動
出于對活動量的需求,孩子天生就愛活蹦亂跳,但也未必就靜不下來。通過動靜皆有的活動,讓孩子感受到活動的差異與節(jié)奏,慢慢調(diào)整自身的心情,既可適度發(fā)泄體力,也能得到充分休息。在動靜活動的轉(zhuǎn)換過中,可放點輕柔音樂,讓孩子慢慢靜下來。
For 嬰兒
6個月之前的小嬰兒自主能力還不夠,動態(tài)活動的時間較少,需要父母多幫忙,可在換尿布時幫孩子做些肢體伸展的活動,抱著他隨處走走;當孩子會爬行后,每爬完一段距離,就讓孩子坐在父母的腿上,聽聽故事或童謠,以緩和活動的情緒。
For 幼兒
學步期的幼兒對世界充滿好奇,不停地爬上爬下,每當讓孩子活動10分鐘之后,就可慢慢引導他休息一下,進行一些靜態(tài)活動。其中動態(tài)活動有游泳、丟(滾)球、攀爬等,而靜態(tài)活動則為看故事書、下棋、玩撲克牌或涂鴉等。
8、多從事戶外活動
現(xiàn)在的孩子多住在水泥叢林中,活動空間不大,很難擁有足夠的空間來伸展四肢,該消耗的力量沒用完,自然會動個不停,所以,請走到戶外動一動吧!住所附近的小區(qū)公園也好,大型公園或野外更是不錯,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對大人小孩有好處,讓蟲鳴鳥叫進入耳朵、花草樹木映入眼簾,這對孩子都是很好的刺激。不過,應(yīng)少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因為嘈雜的環(huán)境有礙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而且公共空間是傳染病的溫床,容易讓抵抗力差的孩子生病。
For 嬰兒
6個月之后的嬰兒生理狀況趨于穩(wěn)定,父母可用手推車帶孩子到住所附近的公園散步,同時可慢慢為他介紹公園中的景物,以增加認知能力。
For 幼兒
1 當幼兒會走路后,更是需要足夠的空間去活動、探索,戶外正好提供了讓孩子完全活動的空間,特別是公園的游樂設(shè)施,如溜滑梯或搖搖馬等,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就讓孩子盡情玩吧,這對促進肢體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
2 有機會的話,可帶幼兒去以自然景物為主的森林游樂區(qū)或國家公園,豢養(yǎng)動物的動物園也不錯,趁機認識花草鳥獸。由于很多東西對孩子來說都是陌生的,因此,在培養(yǎng)觀察力的同時,也更能吸引孩子提升注意力。
9、找出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產(chǎn)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條件!最了解孩子的應(yīng)該是父母,所以請善用自身的觀察力,從孩子的反應(yīng)中找出令他有興趣的事物,興趣越濃,穩(wěn)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
For 嬰兒
即使是小嬰兒,我們也能在親子互動中根據(jù)他的反應(yīng)來發(fā)現(xiàn)使他感興趣的事物,請把用這些事物當作學習誘因,可吸引孩子日后練習爬行、學走路或其他內(nèi)容。
For 幼兒
雖然孩子的專注時間不算長,但是一旦碰到讓他真正有興趣的東西,那么不論是高興的表情,還是投入關(guān)注的時間,都會與不感興趣的事物有明顯差別。所以,父母要切實掌握孩子喜好的差異,以便作為學習時的誘因。
10、讓大腦有休息的機會
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要消耗大量的腦內(nèi)氧氣,請千萬別認為孩子長時間進行學習活動就是集中注意力的展現(xiàn),事實上,學習效果會隨時間增長而遞減,精神也會逐漸分散。大人都知道“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孩子也是這樣,所以要給孩子充分的休息時間,適時搭配肢體活動,讓大腦能夠時時保持在最佳狀況。
11、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的記憶力有限,丟三落四是經(jīng)常事,因此,不如一次只要求他完成一件事情,但是必須有頭有尾地完成。如果父母因為“貪心”而希望孩子同時完成很多事,那樣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內(nèi)在混亂。反之,一次吃只做一件事,目標很明顯,孩子自然會安排如何去做,也更有信心去完成,注意力集中的狀況便大有改善。
12、操作型的游戲
除了動腦筋之外,孩子更需要實際的動作操作活動,才有利于維持注意力。動靜結(jié)合的活動有很多好處,不僅能預防孩子長時間從事單一活動而引起的疲勞和無趣感,也是訓練協(xié)調(diào)能力的好時機。
For 嬰兒
隨著孩子大小肌肉的日漸成熟,父母在對孩子說話時,可以配合著拉拉小手或小腳,以加深孩子對語言的印象,比如說“再見”時,可以拉著孩子的小手揮一揮,說“走路”時,可以拿著孩子的小腳輕輕擺動。
For 幼兒
1 在給孩子買玩具時,可多選購需要動手操作才能發(fā)出聲光效果的玩具,不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更好地學習認知。
2 可讓孩子幫忙做簡單的家務(wù),比如收衣服時,讓孩子當傳遞員,把收好的衣服放到某處,或根據(jù)大人的指令從一堆衣服中挑出某種顏色的衣服等。
13、多用開放式問句
對孩子說話時,不要只有“是”或“不要”的選擇性語言,應(yīng)該多一些開放式的問句,讓孩子通過思考答案來培養(yǎng)注意力。比如吃飯時,不要只是問“吃不吃”,可以說“今天吃什么呢?米飯,面條,還是面包?”
For 嬰兒
雖然此時的嬰兒還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但父母還是要對他多說話,可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讓孩子習慣問答的溝通模式。
For 幼兒
向孩子提出問題,讓他回憶大人剛剛說過的內(nèi)容,并思考應(yīng)該如何做出回答,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在培養(yǎng)注意力。比如剛講完故事,就可以問幾個和故事相關(guān)的問題,答對了就給予獎賞,要讓孩子明白,只有集中注意力聽故事,才能正確地回答問題和獲得獎賞。就這樣,孩子知道了專心的好處,下次就會更專心聽故事。
14、逐漸延長學習時間
不要一開始就為孩子設(shè)置過高的學習目標,當孩子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時,就會心生挫折而放棄?梢詫W習時間慢慢從半分鐘延長到1分鐘,再延長到2分鐘、3分鐘,當孩子一次比一次有更好的表現(xiàn)時,其成就感會隨之逐步增加,也就能更好地堅持下去。
For 嬰兒
嬰兒的注意力大概只有短短幾秒鐘,父母在逗孩子時,很容易因為孩子失去注意力而倍受打擊,其實只要一直堅持下去,孩子就能隨著生理發(fā)展的逐漸成熟而延長注意時間。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逗孩子時,不要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而頻繁更換動作,這樣反而不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For 幼兒
根據(jù)孩子的自身狀況來慢慢延長學習時間,不要奢望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能一下子從2分鐘跳躍到10分鐘,即便每次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能延長10秒,天長日久也是很可觀的進步。如果孩子出現(xiàn)厭煩情緒,那么可能是活動太簡單或太困難,此時不妨增加一點難度或降低一點難度,讓孩子有繼續(xù)學習下去的興趣。
15、適時安撫孩子
情緒不好時,對什么都沒有興趣,集中注意力就更是無從談起。因此,父母應(yīng)隨時留意孩子的情緒,適時給予安撫。只有在心情好的前提下,孩子才有興趣去探索外面的大千世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因外在事物的影響而改變,尤其是家庭氣氛。因此,請父母務(wù)必牢記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
16、簡單明了的指令
當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時,往往是父母下達了不清楚或太多太復雜的指令,無形中阻礙了注意力的發(fā)展。因此,無論希望孩子做什么事,都應(yīng)給出簡單明了的指令。比如吃飯,與其說“你乖一點,好好吃飯”,不如說“吃完15口飯,你就可以出去玩了”。這樣孩子就會注意吃了幾口飯,而不是一直尋思究竟怎么樣才算“乖一點”。
17、減少接觸三電的時間
所謂“三電”,就是“電腦、電視和電子游戲”。目前已經(jīng)有研究指出,如果3歲之前的孩子看電視時間過長,那么到了7歲時就容易出現(xiàn)無法專心的問題。因為上述三電產(chǎn)品都屬于豐富而生動的多媒體工具,變化節(jié)奏很快,當孩子習慣了既快速又強烈的聲光刺激之后,自然就難以對靜態(tài)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
For 嬰兒
建議不要讓2歲之前的孩子看電視,父母應(yīng)多花一些時間陪孩子玩,通過成人的引導讓孩子接受有效的互動。
For 幼兒
就算孩子要看電視,也應(yīng)盡量避免畫面跳動過快的節(jié)目。比較適合的節(jié)目有流行的《天線寶寶》,速度慢,而且內(nèi)容一再重復,正適合牙牙學語的孩子。當然,即便電視節(jié)目再優(yōu)秀,也要牢記一點,那就是孩子連續(xù)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18、增強自制力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這正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重要原因。當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旦出現(xiàn)新鮮刺激,大人一般可通過自我約束選擇忽略,但是孩子卻很難保證不被新鮮刺激吸引過去。因此,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增強其自制力絕對是一條重要途徑。
For 嬰兒
當嬰兒會坐會爬時,就代表其具備了一定的行為能力,此時一定要保證嬰兒的活動安全,明確規(guī)定出“能去”和“不能去”的地方,還要在“不能去”的地方事先做好防范,以防嬰兒誤闖禁區(qū)而發(fā)生意外。在嬰兒四處探索時,家長可隨時陪在一旁,當嬰兒即將誤闖禁區(qū)時,家長就再次明確地說明“不能去”的原因。
For 幼兒
學步兒的活動能力更強,此時除了讓他知道為什么“不能”,還可以讓他知道不當行為的嚴重后果,進而更好地培養(yǎng)自制能力。
19、因人制宜來安排活動
要讓孩子專心,就要切實了解其身心發(fā)展狀況,以便安排合適的活動。如果活動明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那么他會感覺太困難而不想做;如果孩子的能力明顯高于活動的要求,孩子也會感覺沒意思而不樂意做。因此,最合適的方法就是,在合適的時候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For 嬰兒
視嬰兒的發(fā)展狀況而定,如果已經(jīng)進入爬行期,就不能只是要求他坐著玩玩具,可以適當用玩具逗引嬰兒爬行。如果即將進入學步期,就可以想辦法鼓勵嬰兒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For 幼兒
如果孩子已經(jīng)會走路,可讓他幫父母拿東西。如果孩子的說話能力已經(jīng)很不錯,可以讓他當傳話人,在家人之間傳遞信息。請注意,無論讓孩子拿東西還是傳話,內(nèi)容都不要太復雜,一次只拿一件東西、只傳簡單的話,比如“幫媽媽把鞋子拿過來”“去告訴爸爸,媽媽請他到廚房來”。
20、不要任意干擾孩子
雖然我們一直致力于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但是最大的干擾源往往就來自大人。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所以做事情多半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在孩子玩得正高興的時候,父母就喊上一句“吃飯啦”“我們要出門啦”,硬生生地把孩子正在進行的事情打斷。也有些父母愛子心切,不時問孩子“要不要吃點心”“要不要喝水”。還有些大人覺得孩子專心的樣子挺好玩,所以總?cè)滩蛔∪ザ汉⒆。殊不知,正因為大人有這些不好的習慣,孩子才逐漸出現(xiàn)了難以集中注意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