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一個共識: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孩子養(yǎng)成良
好的習慣。特別是在孩子12歲以前,如果說這個任務沒有
完成,伴隨孩子青春期的來臨,再想去培養(yǎng)或者糾正孩子的
壞習慣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我認為孩子從小到12歲就是培
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其中特別在孩子的幼兒園和小
學低年級尤其重要,這個時期養(yǎng)成了孩子基本的良好習慣,
對于以后其它習慣的培養(yǎng),具有事半功倍之效,否則以后就
是事倍功半了。
網(wǎng)絡上和許多家庭教育書中,關于孩子的良好習慣談了
許多種,少則十幾條,多則幾十個;其實就是不同年齡階
段、不同角度和是否更加仔細與拓展的歸納,但是我們一定
要清楚,哪些良好習慣是基本的,是其它好習慣的根基。抓
住了根本的,其它好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不斷成長逐步形成
了。我想從孩子將來能夠適應社會和終身發(fā)展有利的角度來
說,哪些是孩子應該具備的良好習慣,也是我認為的其它良
好習慣的根基。
1、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基本的應該有生活有規(guī)律的作
息時間習慣,衛(wèi)生與飲食習慣,鍛煉身體習慣。這是讓孩子
學會生活,健康生活的保障,如果生活都一亂麻,身體不健
康,就談不上能夠做好別的事情了,學會對生活負責是首先
應該具備的品質。健康的生活能力永遠是第一位的能力。
2、獨立自理的習慣:主要是讓孩子樹立自己的事情自
己做的意識,伴隨孩子的成長中,應該把孩子能夠完成的事
情放手讓孩子去實踐,生活上(包括承擔家務勞動)、學習
上(包括培養(yǎng)獨立思考習慣)、都有許多應該逐步放手的地
方,然后形成基本理念和意識,同時也是孩子意志品質培
養(yǎng),學會對自己負責的同時,也學會對別人承擔責任和義
務。自理能力是將來獨立生存的基礎。
3、學習和閱讀的習慣:學習永遠是孩子的根本任務,
每天都應該有適當?shù)膶W習時間安排(當然學習的方式一定要
適合孩子的年齡身心特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
終身學習的能力已經(jīng)是要求孩子具備的終身能力了,這是必
須要培養(yǎng)的良好習慣。同時我們應該明白,處于知識爆炸時
代,除了直接從教材上學習,間接知識的學習也是必須養(yǎng)成
的好習慣,這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閱讀能力,閱讀才能視
野,把知識融會貫通,全面提升學習質量。自覺學習和獨立
學習能力是終身發(fā)展的保障。
4、與人相處和溝通的習慣:把一個"自然人"培養(yǎng)成為"社
會人",就必須要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在家和家人怎樣相
處是基礎,家中處不好就無法出去面對與別人相處了。要與
人相處,一方面要注重禮貌禮儀,學會尊重別人,講究誠
信,并建立基本的交友原則;另一方面就必然會的各種矛
盾,讓孩子學會面對矛盾,想辦法解決矛盾和問題,就需要
具備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這是將來處理好人際關系的基本
功。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是將來抓住機遇的根本出路。
5、做事有計劃的習慣:孩子不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
中,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好科學合理的安
排,養(yǎng)成主動制定計劃并且按照計劃認真實施的良好習慣,
這不僅是個習慣問題,也是培養(yǎng)孩子按照規(guī)則做事,做事目
標性更明確的好習慣,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和統(tǒng)
籌能力。這是為以后孩子無論做什么事情,增加成功機會打
下必備基礎的能力。
隨著孩子的成長,大家還可以列出許多方面的良好習
慣,我覺得那是在這些基本上,以后慢慢增加和拓展的問題
了,就不再一一列舉。
那么那么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有哪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呢?簡單地歸納起來有以下這些,大家從實踐中可以去不斷
總結和探索:
1、家長的言傳身教: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模仿學習,
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許多生活中的和性格上的習
慣,包括與人相處的模式,不管家長是不是有意識地在行為
上表現(xiàn)出來,孩子首先就是看到了去模仿,因此,家長是否
在生活中和學習中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至關重要,如
果說家長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自然而然地被潛移默化
養(yǎng)成了良好習慣,反之,如果說家長行為就不規(guī)范,卻要求
孩子要規(guī)范時,往往都是空洞說教,如果家長再嘮叨一點,
脾氣和態(tài)度粗暴一點,不僅沒效果,還讓親子關系步入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