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小烏龜曬太陽
設(shè)計思路: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看出,幼兒喜歡模仿,模仿身邊的人、物等,而模仿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活動中教師讓幼兒通過模仿小烏龜拱、撅、躺曬太陽動作理解故事內(nèi)容,不再是純碎地講故事,幼兒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肢體動作來理解故事;同時幼兒也體驗了曬太陽的快樂。在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上,第一環(huán)節(jié)就是活動的導入,教師利用謎語來讓幼兒認識活動主角,也讓幼兒知道猜謎語的方法,一定要聽完謎面才開始猜。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重點,幼兒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圖片來說說小烏龜做了哪些曬太陽的動作并且進行模仿。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練習了拱、撅、躺這三個動作,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目標。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游戲"曬太陽",鞏固拱、撅、躺這三個動作,讓幼兒體驗和同伴一起模仿小烏龜曬太陽動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模仿小烏龜拱、撅、躺曬太陽動作的基礎(chǔ)上,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2、體驗使用不同動作曬太陽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模仿小烏龜拱、撅、躺曬太陽的動作
活動準備:課件《小烏龜曬太陽》、太陽、烏龜媽媽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小烏龜來了
1、今天,王老師請來了一位動物客人,哎喲,客人說要請小朋友們猜對了謎語,它才會出來哦。(硬硬殼,身上背。四條腿,慢慢爬。遇到禍事把頭縮。)
2、大家都覺得是小烏龜啊,那小烏龜是怎么爬的呀?慢慢的還是快快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烏龜爬吧。(小烏龜,慢慢爬。爬啊爬,爬啊爬。爬到東,爬到西。爬來爬去真開心。)
二、欣賞故事《小烏龜曬太陽》
1、爬累了吧,快過來休息下。我們趕緊把動物客人請出來吧,原來真的是一只可愛的小烏龜啊。你們真是聰明的小朋友。那小烏龜在做什么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原來紅紅的太陽在天上,小烏龜在曬太陽哦,太陽曬在身上是怎樣的感覺?(我們的身體是暖洋洋的)舒服伐?(太陽曬在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
2、我們一起看看小烏龜是怎樣曬太陽的?(教師出示三張圖片讓孩子選擇)
3、你來說說這張圖片里面,小烏龜是怎么曬太陽的?它都做了些什么動作?(幼兒選擇標有圖形的圖片說說小烏龜在做什么動作,在選擇的時候讓幼兒對圖形有認識。)我們一起跟著它做一做,同時教師念:曬一曬,曬一曬,背呀曬一曬,曬得背上暖洋洋。(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故事里小烏龜曬背、曬屁股、曬肚皮)
4、小烏龜在太陽底下曬著身體真舒服啊,不過它遇到問題了,你們看看,它怎么了?原來它曬著肚皮之后啊翻不過身了,怎么辦?寶貝們把我們翻身的方法來告訴它。小烏龜,要把身體側(cè)過來才能翻哦。(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小烏龜翻身)
5、小烏龜要謝謝你們,告訴它翻身的方法,現(xiàn)在它要回家了。
三、游戲:曬太陽
1、現(xiàn)在天冷了,你們想和小烏龜一樣曬太陽伐啦?看,我變成了誰?我是烏龜媽媽,你們是誰了呀?烏龜寶寶們跟著媽媽一起曬太陽了哦。
2、教師念兒歌,帶領(lǐng)孩子曬太陽。
太陽暖,太陽亮, 寶寶一起曬太陽。曬曬我們的小肚子,曬一曬,曬一曬,曬得肚子暖洋洋。曬曬我們的小小背,曬一曬,曬一曬,曬得背上暖洋洋。曬曬我們的小屁股,曬一曬,曬一曬,曬得屁股暖洋洋。曬曬我們的小身體,躺著曬,滾著曬,曬曬太陽真健康。
3、我們曬得身上暖洋洋的,都快出汗了,快點回家休息了。小烏龜們快跟著烏龜媽媽回家了哦。
活動反思:
1、目標的達成度:在活動的第二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根據(jù)對圖片的觀察,能夠模仿小烏龜拱、撅、躺曬太陽的動作,而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我?guī)ьI(lǐng)幼兒邊念兒歌邊做曬太陽的動作,兒歌也是提醒幼兒怎么來模仿小烏龜拱、撅、躺曬太陽的動作。整個活動能夠下來,幼兒對于這三個動作的模仿還是比較好的。
2、媒體的運用:在出示圖片的時候,我并不是一張張的出示給幼兒看,這樣他們的持續(xù)性也不會長,而是把三張圖片一起出示的,在每張圖片上面都標上了圖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圖片說說小烏龜做了什么動作,同時在選擇的時候也加深了幼兒對圖形的認識。對于圖片的選擇,我也是有思考的,根據(jù)目標中的三個動作選擇了這三張針對性的圖片,這樣更能夠為目標服務(wù)。
3、教師的教態(tài):個人覺得自己的動作與表情還是有很大的變化,能夠帶動幼兒,也注意了語氣語調(diào)。只是對于幼兒的一些突發(fā)問題和事件的發(fā)生沒能做出及時正確有效的回應,在模仿小烏龜曬太陽的動作時,有個別幼兒并沒有在模仿,而是躺在墊子上滾來滾去,那我在前面沒有對這樣的行為做出很好的回應,就只是拉著他們說,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了,那是不是可以采用其他的語氣來說一說"小烏龜很喜歡你們的呀,它要看看誰模仿的最像了。"這樣兒化的語言也許更能讓幼兒投入,跟隨老師做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