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專業(yè)提請1. 注意"預成"與"生成"的關系。
從幼兒在園生活的一周時間可以想見,這14個活動決不是幼兒活動的全部,應該還有很多的生成活動內容,還有很多的創(chuàng)造空間,這也正是"新綱要"的要義之一。因為對幼兒而言,生活即課程、環(huán)境即課程、只要對幼兒發(fā)展有益的所有資源都可作為幼兒的課程。
2.注意理解其精神內涵。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能簡單照搬,因為任何優(yōu)秀的方案設計(或課程體系)都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學生,都不可能成為"金科玉律",我們只有根據自身所帶幼兒群體,智慧地借鑒、批判性的吸納、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如對目標指向的調整、對目標難易度的調整、對活動內容的調整、對活動過程更應根據幼兒活動實際情況隨時調整等,努力體現"目標導向、幼兒為本"的現代教育新理念),把它變成最適合自己所教的學生群體的方案、甚至是變成適合每個發(fā)展個體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
3. 用"愛心"和"專業(yè)"換取幼兒的發(fā)展。心中既要時時有目標,更要"分分"有幼兒,尤其對初入園不久的小班幼兒更應多一份特別的關愛,"拉拉小手笑一笑、親親小臉抱一抱"是不可缺少的。還應尊重科學和規(guī)律,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特點,善于用賞識、鼓勵、等待等人文關懷的策略促進幼兒的成長。
4.應學會在生活中提取課程,更應努力將課程還原于生活,使課程生活化、環(huán)境化、游戲活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