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用智商來預測人的成功。我們經常說:“哇,這個人的智商好高,將來一定前途無量!钡怯幸恍┈F(xiàn)象卻引起人們的思考。
為什么有的人在學校是尖子生,進入社會后卻“泯然眾生”碌碌無為?
為什么面對困難和煩惱時,有的人輕松愉快,若無其事;有的人情緒沮喪,無精打采?
為什么有的人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能很好地適應,而有的人只因環(huán)境的稍微調整,就顯得無所適從呢?
因此,在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 戈爾曼提出情緒智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EQ這一新概念。戈爾曼博士認為,預測一個人能否成功,主要并不是靠IQ,而是情緒商數(shù)EQ。EQ包括對情緒和知覺力、評估力、表達力、分析力、習得力、轉換力、調節(jié)力等等方面,歸根到底是對生命內在力量的嘗試性把握和描述。我們可以將它概括為5個方面。
如果說智商主要是由人的先天遺傳基因所決定的智力發(fā)展能力和發(fā)展水平,那么情商主
要是人在后天的人際交往中、社會生活實踐中修煉起來的。它主要開始于學齡前,逐漸形成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完成于成人時期。EQ不像IQ那樣受先天基因的局限,而是隨人生經驗的豐富,學習的知識的增長而增長。
EQ是一種心靈力量,是一種為人的涵養(yǎng),更是一種性格的素質。EQ高的人,眼光遠,生活積極,人際關系也搞得好,相比之下,這些人比IQ高而EQ低的人更容易成功。
正方二辯
詹宇超
謝謝主席,大家好。剛才,我方一辯已明確地闡述了我方觀點:“IQ比EQ重要”。現(xiàn)在,讓我來指出對方一辯所犯的錯誤:對方辯友狹義地理解了智商的定義。
智商是什么?智商是衡量一個人認識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它是先天素質、教育的影響以及個人努力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所以,請對方辯友不要狹義地把IQ理解為是天生的,是一成不變的。
請對方辯友看看歷史上的偉大科學家吧。無論是“數(shù)學王子”高斯,還是X射線的發(fā)現(xiàn)者倫琴,無論是“全能”的亞里士多德,還是“相對論”的創(chuàng)始者愛因斯坦,他們當中有哪一個不是高IQ的呢?
正是由于科學家們對科學兢兢業(yè)業(yè)的追求,他們根本無暇顧及生活中的交際往來,所以他們的EQ并不出眾。
物理學家牛頓,有一次招待朋友,由于想到了科學研究上的問題,竟把朋友獨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