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在成長中需要心理健康,這是大家公認的。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必要的、健全的懼怕心理,這樣孩子才能在一言一行中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
“我爬上這墻頭,萬一摔下來會摔傷的。”“我打了小朋友,爸爸媽媽會批評我的。”“我不把玩具收拾好,爸爸媽媽是不高興的。”這樣孩子會逐步學會無論干什么事情都會考慮一下可能有一種什么后果,對不好的后果有一點點懼怕感,這種懼怕感有助于激勵他的積極行為,抑制其消極行為。由此可見,逐漸讓孩子形成健全的懼怕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避免孩子干一些“傻事”。
另外也有小學低年級學生還不太明確學習目的,但由于害怕父母批評、同學笑話、升不了班等原因,而認真地努力學習。相反,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上的壓力,就會表現(xiàn)得松松垮垮、漫不經(jīng)心,對自己缺乏要求,對什么事都無所謂,沒有榮譽感和羞恥感,沒有責任心,這樣的孩子很難會有所作為?梢姡恍┍匾膽峙赂袑φ诔砷L而又心理極不成熟的兒童來說是多么必要。
讓孩子知道他怕什么,也就是說應該讓他具備正常的懼怕心理。健全的懼怕感要從小培養(yǎng),要讓孩子逐步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有好的后果,也可能有不好的后果,要爭取好的后果,避免不好的后果。這種健全的懼怕感要從小培養(yǎng),但是,父母們要善于掌握增加懼怕的“度”,既使之成為進步的動力,又避免造成不應有的恐懼,影響其身心發(fā)育。
采編自:媽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