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了解到,早上賴床,上學遲到,是孩子自己的事。他們應該會學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我決定不再為兒子承擔責任,不再做鬧鐘媽媽。
一個兒子上課后班的下午,我一個人提前來到了學校門口。
因為學校有規(guī)定,平常不許家長進入校園。于是,我只好在大門口邊等候豆豆的班主任老師,邊想該如何把事情說清楚。
大約過了五分鐘,豆豆的班主任老師很準時地出現(xiàn)在學校的大門口。
我三步并做兩步地走上前去。
“豆豆媽媽,有什么要緊事嗎?”
“有點兒。”話一到嘴邊,還真有點兒不知從何說起了,仿佛一下子把剛剛想好的話全忘了似的。
“別著急,慢慢說。”
“是這樣。”
我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緒,清了清嗓子說。
“說出來,有點兒不好意思。別看豆豆已經三年級了,可每天早上起床這一關,到現(xiàn)在他還沒有過。”
老師聽了,有些詫異地看著我。
“今天我來就是想請老師幫個忙。”
“我能幫什么忙?”
“按理說,早上起床,應該是家長的事。不應該麻煩老師的。”
說道這兒,我稍做停頓,警覺地看了看老師的臉。
她沒有說話,只是示意我繼續(xù)說下去。
“我想請老師幫個忙,如果最近豆豆上學遲到了,請您一定要狠狠地批評他一頓。”
“批評他?狠狠的?”
我深深地點了點頭。
老師也會意地點了點頭。
晚上,兒子準備上床睡覺時,我十分認真地對他說:“每天早上,我都感到很不愉快。所以,從明天起,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一遍又一遍地叫你起床,我最多只提醒你三次。聽見了嗎?”
兒子擺出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故意拖著長腔說:“聽——見——了。”
可我知道,這時他想的卻是:說歸說,明天媽媽一定還會叫個不停。直到把自己從被窩里拎出來為止。
英新提示:區(qū)分問題和責任的所有權,事前約定并得到孩子的承諾,用我的信息表達母親的感受,孩子感到被尊重。
第二天早上,七點鐘,我準時地出現(xiàn)在兒子的房間,一如既往。
“豆豆,起床了。”
五分鐘過去了,豆豆沒有絲毫動靜。
我控制著自己的情緒,再次來到兒子的床前,俯身,輕聲地說:“豆豆,到時間了,該起床了。”
說完,轉身走出了兒子的房間。
又過了五分鐘,兒子的房間里依然沒有傳出任何的聲響。
我耐著性子,又一次走到兒子床前,語氣溫和而堅定地說:“豆豆,七點十分了,再不起來要遲到了。”
說完,我一秒鐘都沒敢耽擱,就連忙走出了那個小房間。
二分鐘,三分鐘,五分鐘,時間在一點點地從我面前走過,可我始終沒能看見兒子的身影。
說真的,我真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緒,管不住自己,又要沖進去,沖兒子大喊大叫起來。
八分鐘,十分鐘,十二分鐘,十五分鐘,今天的時間怎么走得這樣慢呀!
我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著自己,千萬要頂住,否則前功盡棄。
“媽媽!媽媽!幾點了?”
終于,從兒子房間傳出了他焦急的聲音。
我故意慢條斯理地走過去,不緊不慢地說:“七點二十五了。”
“!你怎么不叫我呀!”
兒子邊大聲地責怪我,邊慌慌張張地穿衣服。
我看了很想笑,但又不敢笑出來。就故做沉著地說:“我叫了,還叫了三遍呢。”
英新提示:母親在執(zhí)行約定時,態(tài)度溫和、行動堅定是關鍵。
“嗨——”
兒子沒時間和我頂嘴,僅嘆了口氣,就沖進入衛(wèi)生間,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畢,背起書包,就沖出了家門。
下午放學回來,兒子一臉的不高興。可見了我卻什么也沒說。
英新提示:孩子體驗到自己賴床的行為結果,學習到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我也就裝做什么也沒有發(fā)生的樣子,故意不去問他。
等老公下班回來后,我聽見他們兩個在一起嘀嘀咕咕。
“今天早上我上學遲到了,老師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我。”
“兒子,你是不是覺得特沒面子。”
兒子點了點頭。
“其實,這沒什么。爸爸上學時,也遲到過。還罰過站呢。”
“誰都犯過小錯誤。只要能做到,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來。那就是好樣的!”
“可我早上就是起不來。爸,你說,怎么辦呀?”
“那我們只能和媽媽商量商量了。”
我知道是自己出場的時候了。于是,就裝著什么也不知道的樣子,端著一盤水果走過去,大聲地招呼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