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哭鬧、嘔氣、吵鬧行為就會自動停止。
要善于嘗試一些靈活的規(guī)定,但要明確一些基本的規(guī)矩。一個11歲的孩子上學穿什么衣服是可以討論的,但要曠課則是不行的。當孩子知道一些規(guī)矩是可以靈活的,對那些不能靈活的規(guī)矩他就會很合作。
不要忘記承認自己的錯誤。說對不起并不代表做事不一貫,它是一種相互尊敬。這能教育孩子學會在做了錯事之后主動道歉。
誤區(qū)之5:把所有的孩子都同樣看待。
你不能讓一個小孩子罰站,也不能讓一個13歲的孩子走開一個人待著。孩子的個性,也對你的管教方法產生影響,對脾氣溫順的孩子奏效的方法就可能對脾氣倔強的孩子不起作用。
要因人而異地教育孩子。小孩需要一些限制以保證其安全,防止其吵嘴打架。對于學齡前兒童,則還要教育他們愛護公物,友好對人。可以問“別人把你的蠟筆弄得一團糟,你感覺如何?這就像你把妹妹的化妝盒弄得亂糟糟時她的感覺”。上學的孩子已經能懂得相互公平的道理。
誤區(qū)之6:不做任何懲罰。
如果一個孩子看不到他的錯誤行為的后果,他就不會接受教訓。懲罰沒有什么問題,只要你做的公正,有人情味。
懲罰要同他的違反家規(guī)聯(lián)系起來。如果你的女兒因誤了公共汽車必須讓你送她上學,那天晚上就可以讓她做一些額外的家務以補償你失去的時間。
要讓懲罰同他的錯誤大小聯(lián)系起來。如果你的兒子星期五晚上回來晚了,那么讓他星期六晚上待在家里老老實實是合適的,但“六個星期不許找朋友玩”則太過份了。
打孩子也許能暫時中止他的錯誤行為,但長期的肉體懲罰則適得其反。一個常挨巴掌的孩子不會學會自我控制,他只能學會害怕,以為一個大一點的人去打小一些的人是正當?shù)摹?/P>
誤區(qū)之7:扮演心理治療專家。
你的小姑娘狠踢她哥哥的玩具,大聲叫喊她恨他。不要甜甜地問:“寶貝,怎么了?告訴我你怎么了”。這種過份心理式的問話是有害的。父母不愿因嘮叨而浪費他們寶貴的時間,所以他們讓孩子哭鬧著走開。即使在一些特殊的在外的場合,防止孩子扯頭發(fā)、毀壞玩具、扔食物的規(guī)矩也應該是有效的。
如果父母說話堅決,孩子就會聽話。在解釋之前要制止他們的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如果你的上幼兒園的孩子在打你,你要抓住他的手腕說:“你不能打媽媽,現(xiàn)在就住手!比缓笤賳枺骸澳銥槭裁床桓吲d”?
誤區(qū)之8:錯誤地使用獎勵。
“別再把浴缸里的水往地板上潑,晚餐后我就讓你吃一個冰淇淋”,你對你正干壞事的孩子說。問題是,如果你不給他東西,他就不會停止。一個用來制止他錯誤行為的獎勵無異于賄賂。更表明你的規(guī)矩本身沒有內在價值。只能在孩子干完事之后再予獎勵,以表彰其好行為。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在做好事。不要把冰淇淋當成是賄賂而是當成一種贊賞的表示。
還要幫助孩子明白一種自身的獎勵:一種滿足的感受?梢哉f:“你努力干,把你的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你一定會很自豪地讓朋友們看到它!
誤區(qū)之9:公開地反對愛人。
當父母在孩子能聽到時爭論關于管教孩子的規(guī)矩時,孩子就會感到茫然和不安。孩子就會學會利用父母的一方去反對另一方。
父母雙方管教孩子一定要態(tài)度一致。要在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