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吧,智障孩子不是一個兩個,你管得過來嗎?
“放棄孩子?我不甘心。”張曉強的堅強性格又一次凸顯:“沒人逼我干這件事,但這正是我后半輩子要做的事情。”
再難都得堅持下去
結(jié)識張曉強女士,是在2000年的9月。那時,她“后半輩子的事業(yè)”剛開始不久。這幾年間,記者與她見過幾面,她的面貌、衣著幾乎沒有變化。印象中,2003年的她有些憔悴。后來才知道,那時,她的老母親去世了;不久,兒子的父親也離他們母子而去。
前幾天,記者再見到張曉強。說起往事,她看著窗外,任由晶瑩的淚水從眼中滑落。但一談到幼兒園和那些特殊孩子,她會很快地抹一把臉,用自信的神情說出她的構(gòu)想:幼兒園很小,但一年教30-50個孩子不成問題,至少可以使50個家庭得到“解放”。張曉強用母親和近乎專家的雙重口吻平靜地說著,卻透出一種緊迫感:早期強化訓練,對智障兒童一生起到的作用至關(guān)重要,如果錯過早期干預的最佳年齡,將來的生活,將是難以想象又在預料之中的。
張曉強說,我這一生,有飯吃、有衣穿、有工作、有事干,就很滿足了。可她的老父親說,你就是不能有病,否則你兒子和那么多娃娃就沒人管了。
有病,她也會堅持。有一次,頸椎病發(fā)作,頭一動就痛。有個智障孩子問:“大媽媽,你的脖子好點了沒有?”
這句常人看來再平凡不過的問候來得實在不易,聽得人心酸,也讓張曉強覺得,再難都得堅持下去。本報記者 孫強
小資料
兒童孤獨癥
兒童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一種發(fā)生在兒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發(fā)育障礙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社會交往功能和交流游戲技巧的障礙、異常動作和興趣以及復雜多樣的重復刻板行為。專家推測,中國此類患兒約有50萬,伴有嚴重智力低下的兒童孤獨癥達240萬之眾。目前,對孤獨癥的治療多采用教育和訓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