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的侄女升高中,成績并不好,下崗的父母卻花了一筆贊助讓這孩子進入了當?shù)刈詈玫闹攸c中學。據(jù)說,這個中學只有一個班的學生是真正的考進來的尖子生,這些人集中在一個班里,其余的班全部是贊助進來的學生。老師對這些也都區(qū)別對待,對那些真正考近來的學生傾心教育,對那些贊助進來的學生要求就比較松了。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家長把自己的孩子贊助進去。
同學說,進去的學生非富則貴一起學習交流漫漫的形成 了一個生活社交圈子,這些人以后即使進不了大學,但是互相照應日后在工作上也得心應手很多,所以就有一些父母抱著這樣的心思把自己的孩子往哪里送,意圖早日進入“上層”社會。
無獨有偶,小雪的學校地處老區(qū),生源里有很多大廠的子弟,不乏工人家庭的孩子,小雪幼兒園一同學的母親曾以一種不屑的語氣說,這里的學生素質最差了,我才不把孩子往這里送。生怕自己的孩子進入這個學校而變得素質低下。
有時候我覺得這是很荒謬的事情,那個中學的貴族門正日想的不是念書,一個紈侉子弟日后會形成一個怎樣的圈子?會真的對那些贊助進去的下崗工人的孩子有扶持嗎?
但是想想自己小時候的生活,那時,廠子里干部的孩子和工人的孩子很自然的分開玩耍,誰也不否認物以類聚。
只是在現(xiàn)在這樣的社會里,早早的進入一個生活圈子社交群體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
--------------------------------------------------------------------------------
昊溜溜:
這種意識的確存在,別說中學了,我們這送孩子去最好的小學有很多父母也是這么想的。
不能說影響有多大,但的確存在。
--------------------------------------------------------------------------------
what:
我也相信一定是有影響的。
但是選擇什么樣的環(huán)境,則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我看到過一些人,節(jié)衣縮食將孩子送去貴族學校,沒有能夠堅持幾年,又回到普通學校,浪費了錢不說,孩子在那里也不見得真的感受得到融入其中,倒是母親的這種不滿足感影響了孩子,無謂地平添孩子的不安。
我倒是覺得,既安于天命,同時又是積極努力的生活態(tài)度,才是最寶貴的呢!
--------------------------------------------------------------------------------
瓜瓜媽咪:
瓜現(xiàn)在上的這個幼兒園,設有兩個分校,瓜現(xiàn)在上的這個是總校 ,因為設在這個老住宅小區(qū)附近,而硬件設施比其他兩個分校要差許多,而且另兩個分校因為要收贊助費,從而讓人覺得他們軟硬件應該都好。
而我的小區(qū),恰是距這個總部是最近的,孩子大多也是附近小區(qū)或附近村里的。
昨天去接瓜時,瓜的班主任說下了課要去一個分校開會,和我聊了會,問我為什么不把瓜送好一點的分部去?因為分部硬件不錯,而且孩子來源也多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她曾在一個分校待過一陣子,說一個孩子家長怕孩子吃冷飯就干脆買一個微波爐送至幼兒園。。。
現(xiàn)在腦子也總在想老師的一番話,真的分校比較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