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豬媽媽:
所以說生死之交不是隨便都可以有的。
如果真的可以寄生死,他一定會想出辦法來。
關系不到位啊。不過根這個當事人性格確實也有關系。
劉邦在追兵來的時候能把老爹推下車上,這樣的人,指望他救你,不可能。
--------------------------------------------------------------------------------
荷月:
有沒有兩全的辦法?“取義”一定得“舍生”嗎?
--------------------------------------------------------------------------------
飛飛baba:
不知道為什么要有這樣的故事,這不是救不救人的問題,沒有能力的情況,還怎么救人?把那人拉上來,再自己下去,這樣好吧?但那個人是不是也要救人?是不是又重復一下?這樣有什么意思?
這個故事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任何啟示,只能讓人看后讓自己的心更加痛苦罷了,所以不論也罷。
--------------------------------------------------------------------------------
悅目寶寶:
舍身取義并不可取,人應該確定自己的能力,再想去幫助別人。
--------------------------------------------------------------------------------
好媽:
這個問題的確很難給這么小的寶寶講清楚,而德德觀會隨著時代不同而改變,所以換做我,不會現(xiàn)在急于灌輸寶寶那兩人的做法對錯與否。
我會轉移一下話題:
引導寶寶,
1、為什么一個人會上樹,另外一個上不去?所以,平時就要掌握本領噢,藝不壓身,特別是生存的本領,然后鼓勵他學游泳、攀沿等~~
2、交朋友要學會選擇噢,多和聰明能干的小朋友一起活動,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遇到笨笨的那種,平時你要當好小老師噢,多幫助人家,讓他和你一樣聰明能干起來,特別是自已的親人。
--------------------------------------------------------------------------------
hehui:
道德觀的問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的意義當然也就不同了。劉胡蘭為什么要英勇就義?董存瑞為什么要以身炸碉堡?黃繼光為什么要堵機槍眼?雷鋒又為什么要無私地幫助別人?難道他們都不想自己幸福的活著?他們?yōu)槭裁锤呱,為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他們什么呢?答案當然是:高尚的情操,舍己為人的道德觀。
道德觀,這個沉重的話題,不是我們在這里三言兩語能說得明白的,雖然上面高尚的道德觀我們很難做到,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向他們學習,雖然孩子什么都不懂,長大了自然會明白。
如今社會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各掃門前雪...的道德觀是比較普遍的,但實際上這種道德觀已經(jīng)非常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