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金山“中美國際學(xué)校”的幼兒班里,繪畫課接近尾聲,老師一聲令下:“大家在地毯上圍個圓圈坐下來”,孩子們起身,把椅子擺放整齊。每次室內(nèi)活動,孩子玩完了一種玩具,都先把它們放回原處,然后玩另一樣……自覺得很?吹竭@,我心里真的好羨慕!如果當(dāng)年在幼兒園里,老師也這樣訓(xùn)練我,或者我父母懂得這樣教育的話,如今我就不會如此丟三拉四……
在學(xué)校,我們要求孩子們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習(xí)慣。在家里,家長們也很重視“收拾”問題。他們每次來校,若孩子正在玩玩具,總會叮囑孩子“收拾”,并耐心地等,直到“任務(wù)”完成后才一同離去,有的家長也會幫孩子一起收拾。有時,孩子為爸爸媽媽中途掃了他們的“玩興”,要立即回家而嘟嘴生氣,以不“收拾”作為抗議,對此,家長們自有應(yīng)付的辦法。一次沙文的爸爸來接兒子,沙文生氣了:玩得好好的,“突然”要他走,可不答應(yīng)!這時,男孩的小臉通紅,兩手交叉胸前,拒絕跟爸爸回家。沙文的爸爸假裝要收拾,把一塊用來墊玩具的小地毯卷得歪歪斜斜,四歲的沙文看到爸爸那樣“笨”,格格地笑起來,大聲說:“no!no!錯了,不是這樣卷的!”他蹲下,熟練地把墊子擺端正,很神氣地把卷地毯的全過程示范一遍,糾正了爸爸的錯誤,當(dāng)爸爸的則在旁邊嘻嘻笑地看著孩子,表示敬佩。有的家長,使出另一招,“征求”孩子的意見:“玩具該怎樣收拾才對呀?”孩子立刻忘記了不快,高興地向家長炫耀自己“收拾”的本領(lǐng)。由于家長的配合,哪怕年僅三歲的孩子,在收拾方面也已養(yǎng)成習(xí)慣。
在另一間名叫“育童”的學(xué)前學(xué)校,不少兩齡童剛來學(xué)校時,不懂什么叫“收拾”,我們就手把手地教,讓孩子學(xué)會把玩具放回原處。有的孩子玩某種玩具,到半途便放棄,去拿其他玩具,我便提醒說:“先把這玩具放回原處,才可以玩其他的。”有時,一些孩子抱怨說:”這太難了!“我毫不放松地說:“你若需要幫忙,老師可以與你一起收拾。“然后一起開始流水作業(yè)式的收拾:我把玩具遞給他,孩子把它們放回原處;我們分工合作,配合得不錯(幼童就喜歡有點創(chuàng)意的收拾動作)。對不愿收拾的孩子,我便鼓勵說:“我知道你是個‘收拾’專家,其他小朋友想向你學(xué)習(xí)呢!”有時,我會用激將法,孩子的自信心被刺激起來,便耐心地“指導(dǎo)”我,如何分門別類,頗像個小老師。我看在眼里,笑在心上。有時,對一些聽話的孩子,我及時加以表揚,孩子的勁頭更高了,甚至積極地去搶別人的玩具,來“收拾”呢。
以上說的是“個別收拾”,如果集體在轉(zhuǎn)換活動時,就要來個收拾“總動員”。我們通常打開錄音機,播放一首“收拾歌”,提醒孩子,收拾東西的時候到了!不少孩子一邊收拾,一邊和著錄音機的曲子,大聲唱道:“收拾,收拾,每個人都一起來———收拾!收拾,收拾,每個人都一起來———收拾!”(唱來唱去都是這一句歌詞)這樣的歌,成年人聽了會感到乏味透了,但孩子倒像戰(zhàn)士聽到號令一般,積極行動起來。是啊,歌兒瑯瑯上口,一邊唱來一邊“收拾”,別提多帶勁了!剛到幼兒園才兩天的韓裔小女孩,很快愛上這首歌。她一邊拍著手唱,一邊繞著圈地蹦跳,還不懂得該把歌里的話落實到行動上?粗禽p松快樂的樣子,我不忍心“潑冷水”,且讓她輕松一回好了!當(dāng)然,也有個別孩子想當(dāng)“逃兵”的:一個五歲的男孩,聽到“收拾”號令,便打算悄悄躲起來。我提醒他:“下次室內(nèi)活動時,你將是最后一個被允許玩的,因為大家都在勞動,你沒有付出。這樣對其他小朋友不公平了。”權(quán)衡得失后,他不敢再逃避勞動,一臉無奈地融入“收拾”行列去。
從小得到嚴(yán)格的“收拾”訓(xùn)練,孩子以后也自然會有條理地做事。無論工作場所還是家里,資料、用品或衣物都能“物歸原處”,不必耗時費力地找呀找個不休。這樣做,在現(xiàn)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能減少不少壓力和緊張。長大成人后,孩子若能因此而生活得有規(guī)律,心情更輕松的話,別忘了———歸功于孩提時的強化“收拾訓(xùn)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