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媽說。所以從考試到比賽,無論什么事他都不會瞞著父母!相比其他男孩子與父母“無話可談”的情況,他們家平等交流的氣氛實在是讓人羨慕。
關鍵詞3:愛好
除了拉小提琴,陳佳峰與時下大多數少年一樣,平時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上網,還特別喜歡打羽毛球。不過,和別的男孩子不同的是,為了避免受傷,陳佳峰從來不玩特別劇烈的運動,連自行車也不會騎,就怕出意外會影響學習。
這也許就是為成功付出的代價吧!
問題追追追
問題1:如何堅持練琴三小時?
陳佳峰天生是個脾氣很好的孩子,有責任感,耐性也足。小時候做值日生,別的孩子都跑了,就他一個人在教室里打掃,他也沒有怨言。
也許是性格使然吧!陳佳峰幾乎沒有對三個小時的練琴做出過任何反抗,非常靜得下心來練習。不過,就算是泥人也有個土性,不想拉琴的時候總是有的,陳爸爸陳媽媽的解決之道很簡單,揍他一頓就好了。
小編點評:原來以為又要聽到一個琴童的“血淚成長史”,幸好沒有。雖然中國一直有信奉“棍棒教育”的傳統(tǒng),而且也確實有些孩子在棍棒底下成了材,但是小編還是認為這種方式盡量少用,就算要用,也要依著孩子的個性酌情使用,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像陳佳峰那樣脾氣好到沒脾氣的。
另外,陳佳峰可能從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長,耐心也足,所以每天練琴三小時也沒問題,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這樣的,可能你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或者45分鐘。所以,請不要因為別的孩子可以練三小時,就讓自己的孩子也這樣,你應該按照他的特點制定練琴的時間、方式。
請相信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你一定能找到適合你孩子的方法。
問題2:為何總是“第二”?
看陳佳峰的簡歷,你會發(fā)現,除了這次他得的是第一名外,其余都是第二名。
陳佳峰告訴記者,行內有句話叫技術很好,音樂感覺不是很好的人容易得第二。也就是說,他以前技術很好,但音樂感覺不是很好。
不過,隨著年齡漸長,除了磨練技術外,陳佳峰也開始著力培養(yǎng)自己的音樂感覺,所以這次在波蘭他才能揚眉吐氣。
小編點評:音樂是有靈魂的,光技術好只能稱為“樂師”,真正的音樂家必須能演奏出感動世人的旋律。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學音樂,那么請不要忘了在磨練技術的同時,也要引導他進入音樂的靈魂世界,感受情感的魅力。
問題3:先天不足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