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美術、美感和相關藝術門類的學習,是年輕媽媽們都很關心的話題,經常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和激烈的討論,F(xiàn)在的父母對待教育的問題,顯然比過去更開放,更全面,更前瞻。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通過美術教育,提高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事物的能力,提高對美和藝術的理解和修養(yǎng),提高個人的全面素質,但常常卻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下手。在已為父母的這一代人的成長經歷中,美育教育被遠遠排在“德智體”三育的后面,而在強大的升學壓力前,美育被擠的可以“忽略不計”。當他們感覺到生活中除了學習、就業(yè)之外,還需要欣賞美麗的東西本身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這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媽媽們努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著學習美術的機會。但是,每當談起這個問題,媽媽們總是帶著淡淡的憂慮,自卑和惶恐。由于從小就缺席了最基本的美感教育、藝術教育,就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基礎上的傳統(tǒng)美術教育藝術教育,或者可以稱為是“應景”教育,大家往往把美術教育看得神圣不可及,往往對自己的藝術感受能力給予過低評價,用自己腦海里的錯誤觀念來指導著對孩子的美感及藝術教育,在傾盡全力扼殺著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感受力。家長們以為給了孩子最好的,卻恰好是剝奪了孩子的“最好的”,家長卻渾然不知,仍然在賣力地扼殺著孩子豐富細膩柔軟無畏的真純心靈。
所以特別期待著有一位專家媽媽的出現(xiàn),她是專業(yè)人士,因此比普通媽媽更深切地懂得在美感教育藝術教育中,究竟什么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她是一位媽媽,尤其盼望的是,她是一個幼兒的媽媽,因此比任何專家都更知道媽媽們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最大的煩惱是什么。所以特別關注小其媽媽的這本新書,《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她是有名氣的畫家,也是兩個幼兒的媽媽。作為傳統(tǒng)美術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畫家,她認真而誠懇地反思著傳統(tǒng)美術教育的利弊,不斷地致力于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加以修正。在小其媽媽看來,對于一個初拿畫筆的孩子,繪畫的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栩栩如生的結果也不是最重要的,而孩子在肆意感受自我,表達自我的暢快淋漓、創(chuàng)造和表達的快感、創(chuàng)作的過程和過程中的審美體驗,才是最重要最寶貴的東西。這就給予了大多數(shù)人一個重新思考藝術的機會,什么是藝術?我們到底為什么需要藝術?什么是藝術教育要解決的最核心問題?讀這本書,最先在美育美感藝術教育中受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只有家長解放了心靈,孩子才有機會更寬闊地感受到藝術的美,創(chuàng)造的樂趣和想象的無限空間。在所有的教育過程中,最先受到教育的,必然是教育者本身。奇怪的是,拿到她的書,我這個育兒書籍的愛好者首先跳讀,省略了所有跟幼兒教育有關的章節(jié),仔細地把她對各種藝術形式的感受讀了一遍。隨一顆敏銳的心一起享受藝術的感覺,暢快淋漓。然后再細讀有關幼兒美感和藝術教育的文字,突然感受到,陪心愛的寶貝徜徉在人類心靈創(chuàng)造的藝術之河中,會是多么愜意和甜蜜。
但此書對于孩子藝術教育的意義,還不僅僅在于享受。對于個體生命而言,享受藝術是十分美好的事情,而當個體的生命組成某個整體以后,每個個體生命的藝術文化素養(yǎng)會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多方面可持續(xù)發(fā)展力。比如這個小小的話題,孩子的美術教育。
網上有不少媽媽談到孩子正在上美術班,并在網絡上交流著美術班的學習心得,卻讓人驚異地發(fā)現(xiàn),幾乎遍布全國的孩子,都在學習圖畫著同樣的構圖,同樣的筆法,同樣的著色,同樣的技巧。各地的老師把相似的圖畫掛在黑板上,全體小朋友一起認真觀察仔細畫,看誰畫的像?或者,沒有上美術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