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課上,老師請小朋友們畫小雞。小明很快完成了作業(yè)。他把畫好的畫貼在作品欄中,引來了許多小朋友的議論:“嘿,快瞧呀!小明畫的是什么怪物啊?”原來小明畫的每一只雞都長出了12條腿,從脖子后邊一直長到肚子下。老師蹲下來,親切地問道:“小明,你是怎么想的?”只見小明理直氣壯地說道:“我最喜歡吃肯德基了,我真怕有一天雞腿賣完了,那可怎么辦呀?我就想,如果所有的雞都能長出12條腿,那該多好呀!”
【分析】幼兒常常把想像與現(xiàn)實混淆,他想像中的雞應當有許多條腿,于是他就把想像中的有12條腿的雞畫出來了。
“寶寶1癢”
寶寶剛剛1歲多,奶奶對他就開始了“正規(guī)的教育”。每天手把手地教寶寶識數(shù),每當寶寶伸出食指,奶奶就會反復地強化他——“這是1”。寶寶很快記住了。一天,寶寶和小朋友在草地里玩,一只小蟲叮了寶寶的食指,不一會就長出一個小紅包。寶寶伸出食指跟奶奶說:“奶奶,寶寶1癢。”奶奶感嘆道:“這孩子倒是認識1了,但卻不知道這叫手指頭!”
【分析】 孩子認識事物有先入為主的特點,讓孩子認識客觀世界,應注意科學性、準確性。
娃娃的黑臉
倩倩最喜歡畫娃娃。一天,她畫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小姑娘。正當老師在一旁欣賞她的作品時,她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拿起一支又粗又黑的筆將小姑娘的臉涂成漆黑一團。老師并沒有阻攔倩倩的行為,而是輕輕地問道:“咦,你為什么把小姑娘的臉涂成黑色?”倩倩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畫的小妹妹在睡覺!崩蠋熃又謫枺骸霸趺纯闯鰜硭谒X?”倩倩說:“請你閉上眼睛——睡覺!崩蠋熼]上雙眼,倩倩問道:“老師,你看到了什么?”老師說:“眼前漆黑一片!辟毁徽f道:“對呀,小妹妹睡覺,眼前也是一片漆黑的,所以要把這里涂成黑色!
【分析】孩子看待客觀世界的角度是很獨特的,他們往往從自身的感受出發(fā),以自身的直接體驗反映對客觀環(huán)境的認識,并直接表達出來。由于倩倩閉眼時感受到的是黑暗,所以,她理所當然地認為,表現(xiàn)小姑娘睡覺的畫就應該把臉涂成黑色。所以,成人只有讀懂孩子的心理,才能夠讀懂孩子的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