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滿兩歲的晶晶在最近回國的長途旅行后,突然變成了一個無理取鬧,甚至對媽媽不時發(fā)起攻擊的小魔怪。從扯頭發(fā),到打人,甚至咬人,無所不為。媽媽身上至今還有幾處她的牙印。
也許是旅行中的疲勞,饑餓,使她產(chǎn)生了這種無法發(fā)泄的情緒,促使她的暴力行為。面對她的攻擊,我每次都嚴肅地加以制止,大聲呵斥:“晶晶,不可以打人(咬人,或扯頭發(fā))!”到后來,我在被她攻擊后,忍無可忍的時候禁不住抓起她的小手用力地打幾下,問她:“疼不疼?你弄疼了媽媽,這是不可以的!”
這幾天,面對昔日的小甜心變成了小魔怪,我自己也無所適從。從前對女兒總是輕聲軟語,夸贊有加,如今天天粗聲粗氣,罵罵咧咧,自己也覺得十分困惑。到底有什么好的教育辦法能有效制止孩子的暴力行為呢?
我求助于一向信賴的一個美國育兒網(wǎng)站,找到了有關的文章,得到以下幾條建議,在此與大家分享。
幼兒的暴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這是因為他們在爭取獨立自主,或還沒有學會如何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然而正確地教育孩子能幫助他們知道攻擊行為是不可接受的,同時也使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意愿。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
——讓其知道后果
如果孩子打人,要馬上把他拉到一邊不讓他繼續(xù)玩。讓他知道只有他不再打人了,才可以繼續(xù)玩。跟孩子講道理是沒用的,因為他現(xiàn)在還沒有理解道理的能力。但他懂得后果,如果打人就沒得玩了。
——保持冷靜
對孩子的攻擊行為,對她大聲呵斥,打她,或是說她是壞孩子都是無濟于事的。(這正是我做錯的地方!)這些做法反而會使孩子更加反叛。保持冷靜還能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確定界限
讓孩子知道只要是打人就是不可以的,不能等到他第三次動手的時候才制止他。只要他一動手,就馬上給他懲罰(關禁閉是美國使用最多的懲罰方式,即是把孩子罰站不給玩幾分鐘)。罰站能使孩子冷靜下來,也能使他知道攻擊人的后果。
——貫徹如一
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要始終貫徹如一,這次孩子打了人要給罰站,下次也一樣,即使是在公共場合也不例外。這樣孩子才能懂得等待自己不良行為的后果是什么。如果在公共場合得到旁人的白眼,可以輕描淡寫地說句“有個兩歲的孩子真不容易!”過來人是會理解的。
——教給孩子發(fā)泄的其他途徑
等孩子冷靜下來后,可以詢問孩子為什么會打人。以簡單的方式告訴他生氣是可以的,但打人則是不可接受的。他可以說出來泄憤,或找大人幫忙擺平。(我覺得這對于太小的孩子似乎不適用。)
另外,一定要孩子對自己的攻擊行為道歉。孩子一開始的道歉可能并非出自內(nèi)心(晶晶就是這樣的,說I am sorry簡直就不費一點力氣),但久而久之這種道歉之心就會在她身上產(chǎn)生真正的影響,使她以后能成為一個勇于認錯的人。
——表揚好行為
在孩子表現(xiàn)好的時候要大力表揚,別盡在他淘氣的時候責備他。特別是在他能用語言表達自己意愿的時候要大大地表揚他,使他明白有要求說出來比動手打人有效得多。
——限制看電視時間
如今電視上很多卡通和兒童節(ji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