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謊是家庭教育里比較令人頭疼的問題。在揪出謊言的時刻,父母們常感到失望與憤怒,甚至開始質(zhì)疑自己的教育方式。其實,基本上每位家長都經(jīng)歷過孩子說謊這事情。孩子的謊言并非代表著“邪惡”,就像大人一樣,有時候撒謊時包含著目的。
為什么我家孩子是匹諾曹
一、謊言可能是出于防御
1.躲避懲罰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失望的眼神、嚴苛的言語都令他們感到難受。本能地選擇不受到懲罰,不讓爸爸媽媽失望,撒謊自然就存在了。所以,但孩子在每次做錯事都選擇撒謊時,作為父母也需要檢討自己是否對孩子的行為報以理解?孩子做錯事后的懲罰是否太嚴厲?態(tài)度是否太強硬?
2.妥協(xié)的語言
有時候,孩子說謊是出于一種妥協(xié)。例如,盈盈不喜歡吃西藍花,跟媽媽說“討厭它”,媽媽卻總逼著盈盈吃西藍花,告訴她要珍惜喜愛每種食物。盈盈每次反抗都得到媽媽的責怪,于是媽媽問西藍花味道如何時,她為了不受責罵,說自己開始喜歡西藍花。有時候,在大人們的強迫下,孩子也會選額說謊。
二、謊言里潛藏欲望
有位媽媽,在路上聽到了在讀幼兒園的孩子跟同學們夸耀“我家養(yǎng)了一百只兔子,經(jīng)常會跟著我去散步”,事實上孩子對塵螨過敏,家中從不養(yǎng)寵物,這位媽媽想孩子是不是有些虛榮?
孩子夸張的謊言中其實包含真實的欲望——他想養(yǎng)寵物。通過幻想他能達到滿足,當我們聽到5歲以下的孩子這樣說話時,建議不要太過于驚訝。先了解他的愿望,才能幫他區(qū)分現(xiàn)實與虛幻。
爸媽們學起:讓孩子拒絕謊言
說謊并不意味著孩子變壞了,但是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盡可能讓孩子在未來的日子里少說謊,讓他真實而有責任感地面對世界。
一、不為謊言提供機會
對于撒謊,預(yù)防更重要有效。父母們盡量不要做出以下三種行為,把孩子逼到撒謊的方向。
1.像偵探一樣地審問孩子:
明明看到孩子把衣服弄壞了,卻還假裝在他的面前問:你的衣服到哪里去了?為什么不穿出來?審問行為會讓做錯的事在孩子的心里的分量放大,似乎很嚴重。而拐彎抹角的詢問孩子,會激發(fā)他采取防御性說謊。
2.別總是把孩子的性格與才能捧得太高:
總是夸大地夸獎孩子成績優(yōu)秀,是一個非常乖的孩子。而如果有一天他只拿到了70分,或者是因為打瞌睡被老師懲罰。那么他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便有可能會選擇撒謊。
3.別不讓孩子表達他們真實卻不美好的想法:
如果有一天,你的小天使跟你說,“我討厭路邊的乞丐,好臟好丑。”這個時候你忍不住對孩子說“你怎么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這就是孩子最真實卻不美好的想法。毫無理由地不許孩子這么說,會讓孩子覺得撒謊有必要。
二、理解你的孩子
撒謊會有愧疚感,在沒有必要撒謊時,孩子不會選擇用撒謊去保護自己。所以,理解你的孩子,正確與他溝通。別讓他覺得撒謊時解決問題的方式。
1.直接闡述事實,讓孩子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直接告訴孩子“你沒有收拾好你的玩具”、“你打了妹妹”,告訴他你了解真相,不用說謊。記住,闡述事實并不是指責,讓孩子知道事情不該這么做,我們要如何解決它。這么一來,孩子便沒有必要去堅持撒謊。同時有利于孩子從錯誤中吸取經(jīng)驗。
2.對無心錯誤表示理解。
孩子經(jīng)常會不小心弄壞玩具,摔破碗,對此,他們可能還會把罪狀藏起來。這個時候,請不要抱怨,告訴孩子“碗比較滑,你也不想把他摔碎”。這樣理解的言語會讓孩子知道“這種事情是可以告訴爸爸媽媽的,他們理解我不是故意這樣做的。”
3.用安慰代替說教。
孩子撒謊有時候是在擔心或是恐懼什么。如他裝病不想去學校,應(yīng)該想到他是不是跟同學相處不愉快,或是受到了某位同學的欺負。與其教訓他,不如安慰他,告訴你對他的處境表示同情,或許下次他出現(xiàn)不想上學情況就會先跟你說清楚原因,而不是選擇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