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国产农村老太xxxxhdxx,六月婷天综合网,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幼兒家庭素質教育之如何培養(yǎng)孩子自理與自立

媽咪愛嬰網 www.ideagreen.cn 2008年06月01日 23:52:35 



(根據講座錄音整理)

從目前來講,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強這一方面,家長的重視不是很夠。因為我們最關心的
是孩子的健康,如果是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如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家長都比較重視,但
提到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與自強,家長可能就不是很愛聽了。所以,家長不能有這種認識,
這樣就有一些偏錯了,而且也是一種誤區(qū)。 今天主要從三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自理
與自強的培養(yǎng)。 第一:目前家教對這方面培養(yǎng)的一些現狀。一些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
因。 第二:知道問題如何去解決呢?首先應該端正觀念,要認識自理、自強能力培養(yǎng)
的重要性。 第三:做為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自理、自強。 首先講第一個問題:從現狀來
分析,首先看家長對問題的認識和態(tài)度。北京市曾搞過一次家長調查,贊同對孩子進行
自理與自強培養(yǎng)的占47%,有53%的人還沒有完全贊同。在這47%的家長中,做得比較好
的為數較少,有的家長本身對這個問題贊同,但在實際操作上卻忽略了這方面的培養(yǎng)。
這是從家長態(tài)度上反映的一些情況。 另外在從孩子的表現上來看,包括小學、中學的
孩子們的現狀。我們感到在自理能力方面是很薄弱的,有這樣四點。 一、依賴性強;
二、生活能力弱化;三、缺乏自信,有時膽;四、經不起困難和挫折。這些是孩子總
體的表現。 在幼兒園的小孩子中部分家長對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比較忽視,認為孩子小,
很多事情都會替孩子干了。在幼兒園的家長中出現這種問題不奇怪,但如果在小學、中
學、大學的家長中出現這種問題就不好了,那樣我們培養(yǎng)的孩子將會是什么樣子呢?
比如,有一次我在咨詢,有一位家長是大齡人,晚婚晚育,孩子八歲,上二年級。當時
她說:"我的孩子厭學。"我問她:"為什么呀,孩子為什么會厭學呢?"她說:"我的孩
子 一到學校,大家都管他叫大傻子。"為什么呢?她說:"從小就很嬌慣這個孩子,他
的一切事都被奶奶和我們給包了,上體育課是要穿球鞋的,但是鞋帶他不會系,怎么交
他也學不會,一系就會開,所以,他就老哭,這樣別的孩子就會說他是大傻子,遇到困
難就哭,這樣他就沒法去戰(zhàn)勝困難。"家長為這些事很傷腦筋。這是一個小學生的家
長。 曾經有一次,我們會餐,有人帶孩子來了,有一個中學生面前放著一盤魚,他一
口也沒動,我們給他夾了一塊,他也沒吃,就放在媽媽的碗里了,我們就問他:你是不
是不愛吃魚呀?他說:不是不愛吃,我不會弄刺。他特別愛吃魚,但是不會弄刺,還得
讓媽媽幫著弄。所以我們就覺得這個孩子太依賴父母了。還有的孩子出去春游,家長給
帶了一個雞蛋,是怎么拿走的又怎么拿回來了,他不知道應該怎么吃。所以,從這些就
看出我們的孩子的依賴性太強了。 有一位大學教授講,大學的學生的自理能力方面也
是有欠缺的,出了很多可笑的事情, 這簡直是一個悲哀。 有一次,她走到女生宿舍,
聽到有人在哭,進去一看,這個女學生在洗床單,原來這個學生把一袋洗衣粉全都放進
去了,結果怎么也洗不干凈了,總是有洗衣粉,她怕把她的手和床單燒壞了。后來就問
她:你為什么不看一下說明,按照比例來弄呢?她說:我沒看,我看我媽就是這樣倒
的。當時老師就說,現在的一些大學生自理能力特別弱,新生入學,家長來幫著選床
位,鋪床是常有的事。很多學生現在信也不用寫了,如果有什么事情就打電話,衣服臟
了、床單臟了,就打一個電話,讓家長來幫著洗。外地的家長一星期來一次,幫著孩子
收拾臟東西、洗衣服、床單等。(這些都是在前幾年,現在不會有這種事情了,因為現
在都改成公寓式的了,洗衣服得花錢。)這些都屬于伸手派,依賴型、索取型。如果我
們培養(yǎng)的孩子都是生活能力的弱化、依賴、索取的滋生,這就是民族的悲哀。 我曾看
到一份報刊上登著:做了一個調查,調查中、小學家長,凡是這些家長都有一種什么心
態(tài)呢?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有的家長就是這樣做的。孩子一起床,
先幫孩子倒上涮口水,擠好牙膏,幫孩子做好早點,目送孩子上學去,一步一步全都幫
孩子準備好了。這是家長的一個心態(tài),報紙是這樣說的:家長關懷和照顧太多,現已成
為中、小學生最大的煩惱,結果父母以偉大的愛心,剝奪了孩子自我鍛煉的機會,培養(yǎng)
的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勞動觀點喪失、依賴和索取心理滋生、生存能力弱化。這些產
生的原因有社會原因,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家教。家長的一些觀念和做法大致有五種。
第一:一部分家長對培養(yǎng)孩子自理和自強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對它的重要性認識不
清。 第二:現在都是獨生子,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盡量過得舒服一些,多享福,少受
累。 第三:望子成龍、望子成才,其實這是大家普遍的愿望,但是成才和培養(yǎng)孩子的
素質之間的關系,應該讓孩子做一個高素質的人才,F在有些家長重視孩子的身體健
康、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忽略自理能力,自理與自強是素質教育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是不可缺少的。 我們有個幼兒園在做家長工作的時候,當時教育培養(yǎng)孩子是自己的事
情自己做,孩子接受很快,回家以后還真搶著做。可是家長反對,幼兒園的老師就跟家
長談,小孩子的爸爸來了說:"我們就一個兒子,以后是干大事的,這些小事讓他干,
以后不成了小家婦了,我們的孩子不就耽誤了嗎,活都讓他干了,那保姆干什么呀?"
這雖然是個別家長,但也說明了一種對認識的偏錯。 第四:認為我們的社會越來越現
代化,很多的勞動都是電器化,所以家長認為孩子會不會二可,到時候現學也來得及。
現在誰還自己動手洗衣服,有錢就拿到外面洗去了。 第五:小孩子的家長認為,讓他
做還不如我自己做呢,如果讓他們自己穿衣服,穿不好再感冒了,還得帶他看病去,還
不如自己幫他弄好了呢! 對于這五種原因,對我們教育孩子是不利的。所以,我感到
當前的家長極需要端正觀念、極需要調整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使我們一代一代的孩子
的整體素質是個高素質的人才,不能是一個畸形的或只是高分,但能力非常低,所以,
在一點上我們應該有個正確的認識,否則就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第二個問題,做為家
長應該怎么辦呢?首先要認清培養(yǎng)孩子自理自強的的重要性,觀念的轉變非常重要。
這要從幾方面看,第一從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需要、規(guī)律來看。孩子到了三四歲,孩子從二
歲就開始有獨立自我意識,開始萌芽,而且獨立性和自我意識逐漸發(fā)展,他有參與活動
的需要、有動手操作的需要、有自我表現的需要、有自我服務的需要,二歲的孩子有第
一個反抗期了,想自己做。而且孩子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好模仿,從他的生理特點來
看,孩子這時候幼兒比嬰兒各方面發(fā)展靜,神經系統、運動系統都發(fā)展的比幼兒強。比
如說大肌肉的動作利落多了,而且小肌肉的動作也是正常發(fā)展的。所以他具備了好動、
好摸、好操作的特點,也具備了這些能力。 我們說早期開發(fā),開發(fā)潛能不光是讓孩子
聰明、學習多少知識,包括各方面的能力,F在有些家長認識的有限,對孩子的開發(fā)不
夠、比較保守,總覺得孩子太小不會那么多,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 我曾到了二個幼
兒園都是小班,三歲上下,我看到一個班里,他們是一盤里面是菜,飯放在碗里,孩子
就能一口這個一口那個的吃著,雖然個體差異還是有的,有的吃得很干凈,有的吃得不
干凈,有的速度不一樣、有的方法不一樣,但是都是這樣吃的。我到了另一個班一看,
剛一開飯,老師端了一盆飯一放,把菜一倒,一混就給孩子盛了,因為幼兒園不允許這
樣,所以我就問他們,你們怎么這么給孩子弄呀?他們說:孩子太小,在家都是要喂
的,都不會吃,我們就得喂他們吃,這樣不是好喂嗎。我對他們說:我在別的班,同樣
大小的孩子可都是分盤裝菜,他們吃得挺好的,怎么你們不行呢?明天你們改成分盤
裝,可以看一下。老師說那我們改一下吧。 過了幾天,我又去他們幼兒園了問老師怎
么樣?老師就說:當時的第二天在吃飯之前先給孩子們拿游戲,告訴他們怎么喂小娃吃
飯,交給他們怎么一勺菜一勺飯的吃,結果他們吃的時候還真行。所以,不是孩子不
行,是我們認為孩子不成,是我們制約了孩子的發(fā)展。 孩子穿開襠褲也是一樣,有的
家長怕孩子尿褲子,就給孩子穿開襠褲,而且隨地尿,我就跟他們講,有的孩子一歲
半,就開始穿死襠褲子,家長培養(yǎng)訓練他在什么地方固定的地方讓他大小便,讓他條件
反射,他不會說也會有一些信號的。 所以我們需要一些很好的方法就會很見效,因為
孩子有巨大的潛力有待我們開發(fā),所以我們的認識不要思維定式,要有一些提前的試
驗,這是從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的。 第二個視角是從人的成才規(guī)律來看。從已經
成名的一些科學家知名人士,從他們的經歷,有很多說明他們是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
性,自己的自理能力很強,這樣就能鍛煉他的意志,為他的今后工作走向成功成才之路
奠定了基礎。 人的品質能力的形成是有一個過程的,象自理能力在幼兒期是一個很重
要的發(fā)展階段,是幼年培養(yǎng)塑造的一個關鍵,所以自理自強能力 越從小抓越好。 我舉
一個例子,97年的時候有75位科學家都是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他們都在巴黎聚會,有
一個記者采訪一個老者,就問他:"您是在哪所大學?在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
要的東西?"這個老者就跟他說是在幼兒園里,當時記者感到很奇怪,在幼兒園里能學
到什么重要的東西?老者是這樣說的:"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
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事要堅持到底,做錯了事要表示欠意,要仔細觀察四周的
大自然,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一段話給我們什么啟示呢?在幼兒期給他獲
得的是終生難忘,而且是終生受益,他獲得的是知識嗎?不光是,在這個階段他學會了
做人,學會了做事,這些都是很好的品質。 所以我們從小不能光給孩子灌輸知識,背
唐詩等,不重視他這些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不重視他怎么做人方面的培養(yǎng),這是一個失
誤。 我有一個朋友,我認為他培養(yǎng)孩子很成功。他的女兒是老大,從小經常幫助家長
照顧弟弟妹妹,安排家務,所以這個孩子的生活能力極強。到了小學也是一個小班長,
幫著老師組織,后來一直是高才生,學外語的是聯合國議員,她才二十多歲。她媽媽說
:從小凡是能動做的事她都去做,上學自己整理書包,而且做事非常有邏輯,很有頭
腦,課間十分鐘安排好了,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下一節(jié)課是什么,課后復習都摸索出自
己的一套規(guī)律。 后來我就想,這個孩子因為自己的生活能力很強,工作做事都很嚴謹
有層次,就會牽與到她的學習、她今后的工作,這種能力的遷移對她的終身都是很有好
處的。 前幾天我跟一個老師談,她的兒子上小學了,他們班能力強的孩子功課都不
錯,有一人挺漂亮的小男孩,個子很高,但是不愛來上學,因為同學們都管他叫大屎
包,因為他不會系褲子,經常會尿褲子或把大便拉褲子里,這都是家長慣的,一包到
底,其實生活的事特別影響上課,比如,褲子沒提上,打鈴了,那么這一節(jié)課他都上不
好,他會想這褲子系不上,到底應該怎么樣系呀,所以這一上午他都在想這件事,根本
上不好課。還有整理物品,如果自己不整理物品,在上課時發(fā)現沒帶這個沒帶那個的,
就開始著急了,怕老師發(fā)現,所以根本上不好課,這很影響學習的。 所以,有時家長
應該會算這筆帳,應該重視這些,從小孩子這些能力強,長大以后對他越有利,艱苦的
環(huán)境、困難和挫折就會善于動腦,善于克服。所以自理是自強的一個基礎,所以,在這
一點上家長應該予以重視。 第四點:從中外教育家總結的教育經驗是非常可貴的,也
給我們很多的啟示。比如蘇聯有一位教育家非常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他有一句名言:
兒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間上。俗語說心靈手巧,心靈才能手巧。所以他特別重視他
所辦的學校,讓孩子實踐,他是一個校長。 我們中國的教育家一慣強調讓孩子動手,
手腦并用,要做自立自強的小主人,他們強調要讓小孩子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能想的事情自己想,如果不讓孩子使用手和腦,等于不讓兒童的心身得到發(fā)展。為
什么這么說呢? 兒童動手有很多好處,讓他動手可以學會認知,可以學會積累生活經
驗,可以學會解決困難解決問題,學會各種技能,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是生活途徑的一個培
養(yǎng)。有的家長說:洗衣服都用洗衣機,培養(yǎng)他洗手絹有什么用呀?實際上讓他洗一個小
手絹他就會認識水、認識肥皂,怎么才能把手絹洗干凈,這樣他就知道肥皂的特點,知
道搓一搓就可以洗干凈了,他就對這二個的特性有一些認知,而且在洗的過程中知道怎
么能節(jié)省肥皂,節(jié)省水,又洗得干凈。就能總結出一個方法和經驗,慢慢積累就會獲得
生活上的一些經驗。 孩子要動手,就會觸摸,各種感官也會發(fā)展。遇到困難他就要去
摸索,去解決,而且解決了一個困難,他就會獲得極大的歡喜,成人再給他鼓勵,他就
會有成功的喜悅。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要剝奪孩子動手自理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就要自己
的事情自己做。 第四個視角是二十一世紀,人才的競爭來看,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是很
高的,除了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以外,還要具備以下這些:具備很強的生存意識和能力
;有很強的競爭的意識和能力;很強的科技意識和能力;很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未來
的社會是能力型 ,需要的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人才。 我們教育要面向未來,培養(yǎng)我們自己也
要有超前的意識,不要關只滿足他一時,遺誤他的終生,再從世界上很多先進的國家這
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比如,美國規(guī)定一歲多的嬰兒要學習自己吃飯,獨睡自己的房
間,三四歲的幼兒進行自理的教育,要求四五歲的孩子能把房間收拾整齊。 德國規(guī)定
六到十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十歲到十四歲的孩子要參加修理草坪
等。 日本的一些學校更重視,把小學五年級以上的學生輪流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
上,讓他們自己搭帳篷、自己做飯、自己晾海鹽,他們生活九天,讓孩子在這里嘗試艱
苦,讓他們鍛煉的堅強,能夠克服困難,讓他們成熟起來,這些國家的物質條件很豐
富,孩子很優(yōu)越,但他們還是重視讓他們自理,讓他們受挫折。所以我覺得對孩子的愛
是每個家長的天性,但愛是要有理智的愛,有的孩子摔了以后,家長馬上要打那個使孩
子摔了的石頭等,所以孩子是強調客觀,不能總結教訓,不知為什么就這樣摔了,有些
家長不注意幫助他這方面的能力,幫助他獲取經驗,而意味著去瞞怨客觀。我們也看到
有些西方國家的孩子摔了以后,大人絕不管,讓孩子自己起來并贊賞他的勇敢。 有的
家長讓孩子在家里做家務,給孩子一定的報酬,讓孩子自己拿著這個報酬去存到銀行里
去,等孩子要買東西的時候,需要開支的時候讓他做計劃,寫出來為什么要,要的理由
是什么,這就讓他知道勞動不容易,錢得來不易,要有計劃的開支,所以家長這些舉措
都是為孩子的將來成長做鋪墊的,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并借鑒的,所以我們不能全包辦代
替,因為我們畢竟不能跟他過一輩子。 我們國家這幾年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比如95
年時,北京市家教委員會有一個指導行動,這個指導行動就提出了培養(yǎng)孩子自理自強的
主題,在這一年,制定了一個學前兒童,小學生和中學生學會自理的標準。2000年北京
家教指導行動提出了鼓勵動手,培養(yǎng)孩子的實踐能力,這些都是根據我們目前家教的一
些薄弱環(huán)節(jié),根據孩子素質教育的一些弱化,而提出的。所以希望家長也提高這方面的
認識,轉變觀念,走出誤區(qū)使得我們的家教從孩子的素質教育這方面來著手,從具體自
理能力培養(yǎng)來著手。 從以上四方面的視角來看我們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如果
觀念端正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這也是家長最關心的。我結合在幼教工作的經驗,提
出四個建議,八種方法。 四個建議第一:端正態(tài)度,相信自己的孩子。要從成才的才
的認識和素質教育這方面是不是符合,我們應該考慮。我們教育部現在提倡,當前我們
應該把望子成才轉變成望子成人。要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與自強是不能忽略的。 有
一本書《美國人的家庭教育》里曾寫到:學習剔魚刺、系鞋帶,這樣的事重要嗎?在生
命初期,生活對孩子似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他們所需要的是一種拓荒者的勇氣與自
信,不是恐懼與畏縮,生活中每一個可以對此發(fā)生影響的事都是重要無比的。 我們應
該相信孩子,孩子的潛力很大,我們對他要適度去開發(fā),如果有一些我們沒有開發(fā)出
來,那就是一種遺憾,而且自理能力培養(yǎng)是在幼兒期是一個重要的開發(fā)期,所以我們不
要忽視這段的培養(yǎng)。 第二條: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以身作則,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包括精神環(huán)境和物質環(huán)境。精神環(huán)境首先應該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快,利于孩子的
發(fā)展,我們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大膽的去做事,不要怕他犯錯誤,要讓
他去嘗試錯誤,在嘗試錯誤中獲得經驗。能夠讓他在做事情當中克服困難、動腦筋想辦
法、自己解決問題,這些都是良好的品質。所以 我們應該多看一些書,了解一些幼兒
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我們還要以身作則。另外是物質環(huán)境,要想讓孩子自理,就得
給他一些空間和時間。如果有條件應該讓他獨睡,給他一個小床,讓他學會自己整理床
鋪,玩具玩完要放回原處,就要給他一個玩具柜,讓孩子自己籌劃自己的小天地。怎么
收拾屋子,怎么樣把自己的房間打扮得更美麗。這些都是讓孩子自己去做。如果想讓他
自己吃飯就給他一套小餐具,是不怕摔的那種等等這些物質條件應該為他做準備。 第
三條:多方配合,正向強化。多方配合包括二方面:家園共同配合;與幼兒園的配合我
們的家長應該主動一些,比如說有一些事情需要我們怎么配合呀?或者我的孩子有一些
什么問題需要幼兒園老師協助我們解決呀?多跟幼兒園商量。還有一個家里的幾位成員
要統一思想、統一認識,而且要相互配合,對孩子要一致要求。家長還是要從孩子出
發(fā),要盡量求同存異。 第四條:耐心嚴格,持之以恒。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
朝一夕的事情,他的能力的形成是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精心的去培養(yǎng)才能養(yǎng)
成。所以我們就需要有耐心,而且還要允許孩子有反映,孩子是有新鮮勁的,干二天不
干了,煩了,這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在這方面我們應該要對孩子既有嚴格的要求,又
要有耐心,要花一些時間。 我經過多年搞教研工作歸納了八種方法。第一是:游戲
法。把這個放在首要,是因為孩子不能完全什么者是枯燥無味的東西,對于枯燥無味的
東西他不會有興趣也不會堅持,所以我們利用游戲的方法來使他產生興趣,比如孩子要
學吃飯,我們就可以與他說把菜和飯搬家,把它們搬到肚子里去看誰搬得快,而且不掉
在地上。還有讓孩子收玩具,把玩具放在一個玩具架上,留個記號,什么車放在什么位
置,每次玩完以后,就告訴他把小汽車送回家,他就知道哪是小汽車的家,哪個是小娃
娃的家,每次玩完了就讓他善始善終。 還有為了讓孩子學會吃飯的技能,我們可以把
大可樂瓶子挖一個小嘴,拿小條貼一個小眼睛,然后用小盤或小勺給他做點小豆子,或
者是弄點紙讓他給它喂飯,讓他練習怎么喂飯,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練習夾東西,想
法用一些游戲來吸引他鍛煉他學習技能。 第二個方法:兒歌法。就是把生活自理能力
的一些技能編成一些小兒歌,一邊說,比如穿褲子,可以編一個兒歌,"二座山洞前邊
站,二列火車向里鉆,嗚的一聲開過去,二個車頭又見面。"如果孩子不愿意穿衣服的
時候,我們就可以說個兒歌,這樣孩子就會很高興,就會自己做了。洗手的時候也可以
編個兒歌等,這樣孩子比較能接受。 第三個方法:故事法?梢詤⒖脊适聲部梢
自己隨機應編,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來編個小故事,講給他聽。 第四:觀察法。有一
些技能要傳授他,讓他觀察,看媽媽洗襪子是怎么洗的?爸爸整理書柜是怎么整理的?
如果孩子看大人的覺得沒勁,還有一個辦法,家里如果有錄相機把大人錄下來,放給他
看,爸爸在做什么?媽媽在做什么?他一看也會很高興。 第五:競賽法。我們成人可
以和他比賽,看誰吃得碗干凈,或是誰整理的床鋪更整齊,也可適當的給一些鼓勵和表
揚。 第六:獎勵法。適合用在每天堅持做事情的。比如每天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
的床鋪自己整理,每天可以給他一個小的禮品,或每天插個小紅旗,等到插幾面或插十
面的時候可以獎勵他一些小禮物。讓他持久性的把習慣養(yǎng)成并鞏固。 第七:教授的方
法。對生活基本的技能,讓成人試范,孩子模擬的去做。比如系鞋帶,我們就交他,讓
他去做。 第八:談話法。就是針對孩子的表現 ,實際自理問題通過提問,給他以思
考。比如,怎么吃飯可以吃得快,或者怎么洗小手絹洗得干凈,給他提出問題,讓孩子
說說,這樣慢慢他就會總結出來,怎么樣做好。 基本是用這些方法交替的進行。最后
給大家推薦一個家長培養(yǎng)孩子自理自強的一個要求,這是在75年家教會制定的一個具體
的要求。大致是從四個方面來進行要求的。 第一:培養(yǎng)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二
:培養(yǎng)幼兒自己動腦動手。 第三:培養(yǎng)幼兒知道自己保護自己。 第四:培養(yǎng)幼兒努力
克服困難。 這是四個指標。里面又有小的二級指標,比如在第一個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事
情自己做里,又有五個內容。一是培養(yǎng)幼兒自己睡覺,在這一欄里又有獨睡一床,自己
上床睡覺不陪睡、自己穿脫衣褲,并將其放在指定的地方;培養(yǎng)幼兒按一定的作息時間
吃飯,安靜愉快的吃飯,在進餐后自己會擦嘴;能自己收拾玩具,能隨時把自己用過的
東西收拾整齊;培養(yǎng)幼兒自己能大小便,養(yǎng)成每天定時大便的習慣,3歲的孩子一定要
開始自理大小便,其他 方面要求自己會洗臉、飯前便后要洗手、上幼兒園或外出的時
候要自己走路。如果是長時間的走路,孩子累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讓他蹲一會,這樣就
會很快緩解的,而且他緩解的速度要比我們成人多的多。 他們還要學會洗手絹和襪
子,這實際上就是培養(yǎng)他這些方面的能力。 我們有一個同事,當時我們是去煙臺玩,
她把孩子也帶去了,她的孩子三歲多不到四歲,在洗澡的時候,我們說幫她給孩子洗,
她說不用,讓孩子自己洗,他洗不干凈我再幫他洗,但也要讓他從小自己洗。我們在上
一座廟的時候,這座廟很高,一共七十多個臺階,很陡,這個老師讓孩子自己下臺階,
對她說:"想一想怎么下臺階不摔跤。"我們都很擔心,萬一滾下去怎么辦呢?她媽媽說
沒事,她媽媽經常帶她到外面鍛煉,什么活動都讓她參加,她媽媽說就鍛煉她的意志。
因為我們這個同事也是一個大齡青年,所以她說:"等孩子長大以后,我就老了,必須
要讓她有很強的生存能力"。 這其實是一個關鍵。 第二里的指標有幾點:一、培養(yǎng)幼
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周圍的人和事物,讓孩子學會觀察事物。第二,學會用手進行簡
單的操作。第三,學會傾聽別人講話。第四,學會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意愿和回答問題。
而且學會認真觀察事物,必須有我們家長來指導,因為孩子看事只是看一個表象,很
粗,但我們要培養(yǎng)他從粗到細,讓他學會觀察事物。家長還要注意要多給孩子講故事,
多與孩子溝通,多與他講話,多聽孩子講些什么,這樣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人際交往都
很好。 二、培養(yǎng)幼兒學會自己游戲或活動。這就要自己選擇游戲的內容和玩具,學會
自己玩、自己看書、自己制作手工玩具。比如看書,我們一開始就要多交他方法,怎么
看一本書,怎么從前到后一頁一頁的,每一頁看什么。 三、培養(yǎng)幼兒自己動腦,尋找
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答案。這里還有小的,如培養(yǎng)幼兒喜歡周圍人回答的問題;培養(yǎng)幼兒
好提問,并自己努力尋求答案。 第三大點,培養(yǎng)幼兒能保護自己。其中一是培養(yǎng)幼兒
能說出家庭住址和電話;培養(yǎng)幼兒在活動時注意自己保護自己,如自己不獨過馬路,要
由家長帶領;不與陌生人走,不給生人開門;在乘車時不把頭、手伸出車門;在公共場
所不擅自離開大人,培養(yǎng)孩子看電視要保持一定距離;培養(yǎng)孩子對待勝負的態(tài)度,不能
只勝不負,要都嘗試到;在不會玩某種活動和不會操作時不能發(fā)脾氣,主動請求別人幫
忙或指導。 第四大點:有二方面,培養(yǎng)幼兒堅強意志和勇敢的精神,包括摔倒后自己
爬起來、不害羞不膽小、遇到困難不哭,培養(yǎng)孩子耐冷耐熱。培養(yǎng)幼兒做事認真的態(tài)
度,培養(yǎng)幼兒認真完成大人所提出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兒做事的時間和操作技能的程
度都要以幼兒的能力為標準;培養(yǎng)幼兒能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完,一定要有始有終。 有
一個幼兒園開展了一個剪紙課題的實驗,讓三歲的孩子開始學剪紙。老師特別注重孩子
的常規(guī)培養(yǎng),因為一共做了三年,如果用剪刀怕稍微一不小心碰著就出事,就給他們立
了一個規(guī)矩。都用一個小藥盒,把剪刀放在小藥盒里,剪完的紙屑單放,剪刀用完了必
須要放回小藥盒里,而且剪刀只要不剪東西必須放回盒里,不允許拿著剪刀站起來走來
走去、對著別人。 就這樣進行了三年,到第四年的時候,有一位家長請老師去家里,
說:我們的孩子把家里布置的可好了。這個孩子是一個四歲的小男孩。老師去一看,就
見門廳剪的窗花、上面還有拉花、剪的畫的都是老師培養(yǎng)的結果,特別好,奶奶就表揚
這個孩子:做事特別認真,一板一眼的,我們家鋪地毯,但他剪的紙全都裝好了,地下
沒有一張紙,因為他都有規(guī)矩了。家長說:老師您這三年沒有白培養(yǎng)他,培養(yǎng)了他一個
認真做事,一絲不茍,而且還牽涉到他上以后上學。這是一個很好的品質。

(媽咪愛嬰網——您的育兒指導專家! 

胎教音樂
  • 幼兒教育推薦
寒假幼兒安全注意事項
  •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