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国产农村老太xxxxhdxx,六月婷天综合网,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夏天 要不要給寶寶把尿?(2)

媽咪愛嬰網 www.ideagreen.cn 2013年07月18日 10:00:38 

  三、把尿,什么時候開始?

  寶寶要做到大小便從條件反射到真正的自理階段,一般要到2歲左右。這時寶寶才能識別需要排泄的感覺,并通過語言、動作或其他方式表達這種感覺。其次,寶寶要能在短時間內控制肛門和尿道的肌肉運動。最后,寶寶要能理解并配合在適當的地點排泄。這些都只有等寶寶生理發(fā)育成熟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

  訓練寶寶排便不等于把尿

  崔玉濤指出,訓練排便并不意味著把孩子排便。孩子能夠接受排便訓練的前提是:

  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

  2.對坐便器和排便產生聯系;

  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

  能夠接受這些前提的孩子應該不早于1歲。一般1歲半開始訓練坐便如廁比較合適。待孩子2歲后會感到排尿或排便至尿褲內不舒服時,家長就要因勢利導帶孩子到坐便器的地方,使孩子形成排便與坐便器的關系,很快就會建立正常的排便習慣。

  @西爾斯:晚訓練要比早訓練好

  今天的父母不必再因為要早早的訓練孩子上廁所倍感壓力了,那些把上廁所訓練視為好父母標志的時代過去了。在那些日子里,孩子越早一日吃三餐,越早斷奶,越早獨自上廁所,越早獨立媽媽就越“稱職”。這也難怪,以前的尿布都是手洗、晾干。父母當然希望寶寶盡快學會上廁所。大部分寶寶18~24個月時,控制排泄的肌肉才成熟。還有一個支持晚訓練的理由:較晚接受訓練的寶寶比早早接受訓練的寶寶學得快。注:本段摘自《西爾斯育兒經》

  讓寶寶拉尿尿更快樂 事半功倍

  如果父母順應孩子的升生長規(guī)律,在18個月~2歲之間,孩子心智發(fā)育成熟、表達能力尚好時,再用一種更良好的互動溝通方式來訓練上廁所,則會事半功倍,還在的感受也更快樂。

  附:寶寶尿尿指引

  第一階段(1~1歲半以前):隨天性,想尿就尿。

  1歲半以前的寶寶身心發(fā)育有限,尿床和尿褲子無法避免。所以家長盡量隨孩子天性,讓他們想尿就尿,想拉就拉,不必過于著急訓練孩子上廁所,因為過早訓練可能會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使親子間關系變緊張。不過,在寶寶還沒有學會理解排便前,家長看到他們尿濕或排便弄臟褲子,就應有意識地告訴他:“寶寶尿了”、“寶寶大便了”,以培養(yǎng)其理解能力。

  第二階段(1歲半~3歲):進行行為指導。

  寶寶長到1歲半以后,一般都能靈活坐、站、行走、蹲、起了,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fā)育。從生理上看,他們開始能夠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與“放”;從心理上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了解去廁所是什么意思。因此,此時應該有意識地開始對寶寶進行上廁所的訓練。

  家長要仔細觀察,發(fā)現寶寶在游戲時突然不動了,或在活動中突然用手摸著腹部、出現哭鬧等情況,就說明可能是有了尿意。這時,家長可以把寶寶帶到廁所,指著便盆問他:“是不是要尿尿呀?”如果寶寶點頭,家長便可以教孩子脫下褲子,蹲下自己解決。

  如果寶寶順利完成排便,要給他鼓勵和稱贊;如果寶寶一時沒控制住,弄臟褲子,家長也不要大聲責備,以免讓他們產生挫折感。若是寶寶有了尿意,又一時排不出來,家長可以試著打開水龍頭或口頭發(fā)出“噓噓”的聲音,用這種輔助效果幫孩子排尿。

  1~3歲的孩子,由于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一般以行為教育為主,即以示范性動作讓寶寶模仿。比如大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上廁所,讓孩子學著模仿。家長在發(fā)現孩子尿濕褲子后,不要立即給他換,因為這很容易給孩子一種誤導,以為解決排便的辦法就是這樣。應該把孩子帶到便盆前,指著便盆告訴他要怎樣解決。

  • 嬰兒期護理保健推薦
  •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