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半夜醒來還是要靠吃母乳才能重新哄睡,寶寶肯定不是餓了。這樣媽媽和寶寶其實都睡不好,把奶給斷了?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品,對于堅持母乳喂養(yǎng)的媽媽們來說,太早斷母乳,對寶寶及媽媽們未必是一件好事;但是現在寶寶每晚兩三次夜奶,對于第二天還要上班的媽媽們來說,真心受不了呀!想睡個整覺真的只有斷奶這一條路嗎?有沒有只戒夜奶不斷奶的方法呀?
給喂夜奶正常情況:
1、6周以內的寶寶:
此時的寶寶請按需喂養(yǎng),夜奶是寶寶生存所必需的食物;
2、6周至3個月以內的寶寶:
從晚上8點到早上6點之間,這個月齡段的寶寶吃1-2次奶是寶寶身體所需要的。所以,如果你的寶寶還沒滿3個月,這樣的夜奶是正常的。
3、4-8個月的寶寶:
如果寶寶白天喂養(yǎng)較好的話(比如食量正常、運動量正常、睡前喂飽等),只有少部分寶寶在夜晚會真的餓了而需要進食1次。
戒夜奶不斷奶的秘訣
斷奶和戒夜奶這兩件事,真不是有你沒我!掌握下面幾個秘訣,你也可以做到:只戒夜奶不斷奶!
1、建立吃奶新邏輯:媽媽的奶只能白天吃!“nainai”晚上要睡覺!
在我們計劃戒除夜奶的行動前,我們需要讓孩子建立全新的認知:現在開始只能白天吃奶,晚上nainai和寶寶都要睡覺。建議至少提前2周開始,一些敏感、脆弱、固執(zhí)的孩子甚至需要1-2個月的時間可能才能做好準備。這樣的心理引導建議先從白天開始,然后是睡前,最后才是夜間醒來時。
很多媽媽說自己象唐僧一樣叨叨了幾百遍,沒用!其實每個媽媽都可以像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一樣用這些小方法給咱們的寶寶“催眠”。
A、故事引導法
為媽媽推薦了“故事引導法”,讓寶寶順利接受了吃奶的新邏輯。
為媽媽們推薦《奶精靈的故事》,手機前的媽媽們不妨參考參考這個故事的奇妙之處。此外還可以借用《媽媽的奶》這樣的繪本。
講故事的重點要放在:奶寶寶長大了,晚上回家睡覺了。白天再來和寶寶作伴!
請媽媽們記住哦,講故事得要聲情并茂,如果能獲得寶寶的互動反饋那會更棒!如果聽完故事后,寶寶會一臉堅定的對你說:“寶寶晚上不吃奶睡覺覺,奶寶寶早上就來了!”這說明,這是我們可以開始實施給寶寶戒除夜奶的重要信號了。
B、情景模擬法(案列):心理引導
說的通俗點就是過家家!媽媽和寶寶做了一個角色互換,即媽媽扮演寶寶,讓寶寶扮演媽媽,一起模擬夜晚寶寶醒來要吃奶的場景,寶寶是如何鼓勵自己克服對奶的依戀不吃的,家長是如何鼓勵和積極回應寶寶的。
媽媽說:“我要吃nainai,媽媽快來喂我吧!”
令人意外的是,寶寶便說:“你已經長大了,大姐姐不需要再吃nainai了。”
本來媽媽想引導寶寶克服對奶的依戀的,沒想到事情進展的這么順利。媽媽說:“可是,不吃我就睡不著啊,媽媽能幫我睡覺覺嗎?”
由于媽媽提前就給寶寶做了功課,寶寶學著媽媽的樣子,輕輕拍著媽媽哄睡。
媽媽繼續(xù)引導寶寶“不要nainai陪了,媽媽能摟著我睡嗎?”
嗯,好吧,媽媽入戲太深了。但是令媽媽驚喜的是,寶寶在那一刻仿佛突然長大了:理解、交流,還能給你來點小幽默。
這些心理引導可以讓寶寶預知接下來即將會發(fā)生什么事(夜晚沒有奶了),避免因為突然沒有了奶而導致情緒失控,也能幫助媽媽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不會被寶寶夜間的大哭大鬧弄得措手不及。
2、媽媽的愛轉換為撫觸、按摩、耳語、故事等
吃夜奶的寶寶,真的是餓了嗎?并不全是,我們都知道吮吸母乳也是寶寶獲得媽媽的愛和安撫的一種方式,但是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我們可以適時的將愛的表達形式擴展為撫觸、按摩、耳語、故事等,當寶寶夜間醒來需要媽媽的愛和安撫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這些發(fā)自內心的語言滿足寶寶。
3、母乳,白天讓寶寶吃個夠
對于1歲以上的寶寶,母乳不僅僅是營養(yǎng)的補充,他們通過吮吸母乳從母親那里獲得情感滿足、安撫等。因此,當我們開始戒除夜奶的計劃是一定要在白天盡可能充分的滿足寶寶進食母乳的需求,此外還應以撫觸、洗澡、身體游戲、親子交流等方式滿足孩子的情感和安撫需求。
4、提升寶寶安全感,減少安撫需求才是本!
隨著嬰兒的成長,他們夜間的安撫需求會逐步減少。但是隨著認知和情緒的發(fā)展,他們會對一些心事物產生恐懼的情緒,也會感受到黑夜的孤單。幫助寶寶克服恐懼情緒和孤獨感,提升他們的安全感對于減少夜間的安撫需求效果十分明顯。規(guī)律的生活、逐步豐富的探索體驗、引導寶寶學習情緒安撫技能,這些方法已經有數萬個媽媽實踐驗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