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今天已不是問題,問題是吃什么?
據(jù)了解,我國學生的營養(yǎng)狀況仍不容樂觀。雖然每日膳食熱量供給基本達標,但蛋白質及礦物質供給量仍然不足,許多中小學生存在厭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特別是城市學生一日三餐普遍是早餐湊合、中餐將就、晚餐豐富的“倒置”現(xiàn)象。同時,成天沉浸于電子產品,而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的現(xiàn)象也普遍存在。
對于發(fā)育成長期的學生而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哪些飲食誤區(qū)?記者采訪了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的營養(yǎng)師李宏宇。
大魚大肉=營養(yǎng)
不少家長認為大魚大肉有營養(yǎng),給孩子吃得越多越好。
其實,孩子對食物營養(yǎng)的吸收是有限度的,超標了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存儲起來,小胖墩就是這樣一點點形成的。如果超標嚴重甚至還會誘發(fā)一些內分泌疾病。
學生的合理營養(yǎng)貴在全面、平衡、可口、適量,食物要多樣化,任何一方面缺乏都不能滿足需要。
三餐怎么搭配無所謂
由于學習時間緊、壓力大,有些學生會飲食不規(guī)律:早餐馬虎對付、午餐基本應付、晚餐好吃好喝。不少學生不吃早餐,或隨便在路邊攤買早餐對付,晚上回家則吃得很多。
有些家長認為,早、中、晚餐的搭配無所謂,只要每天的總攝入量達標就行。其實,這樣做對身體極為不利。
對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學生,一日三餐都很重要,早餐的營養(yǎng)分布應占三餐的30%,經過一夜的生命活動和能量消耗,人在清晨急需補充營養(yǎng)。其他兩餐各占35%,晚餐不要吃得過飽,易清淡好消化,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睡眠。
貴的食物營養(yǎng)更豐富
許多家長在選購食物時寧選貴的,覺得越貴的東西就一定好。
專家表示,生活水平的提高讓許多家庭不惜花費巨資用于孩子的飲食,但尋找合適的食物要比盲目“求貴”對孩子更加有利。對于學生而言,粗糧、蔬果的營養(yǎng)價值遠比吃一頓海鮮要均衡營養(yǎng)。
感覺饑餓才吃飯
有些孩子不按時就餐,到了有饑餓感時才會吃飯,還有些孩子學習緊張,常常做完功課才吃飯。這些做法都容易損傷胃,削弱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因為食物在胃內僅停留4至5小時,當感到饑餓時胃內食物已排空,胃黏膜這時會被胃液進胃內僅停留4至5小時,當感到饑餓時胃內食物已排空,胃黏膜這時會被胃液進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道潰瘍,要定時定量、餐次合理。
多吃菜,少吃飯
餐桌上,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多吃菜,少吃飯,多吃菜營養(yǎng)才全,且不容易長胖。 其實這是相對而言的。對一些身體過度肥胖的兒童,可適當多吃一些青菜,但從科學營養(yǎng)的角度來看,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身體健康極其不利。 米飯、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是既經濟又能直接轉化為熱量的營養(yǎng)素。營養(yǎng)學家提倡主食與副食科學合理地搭配,在所食米飯、蔬菜、葷菜和水果中,主食要占絕對的比重。青少年正在長身體和骨骼,活動量也大,更不能多吃菜、少吃飯,一定要搭配合理,均衡營養(yǎng)。
多補充營養(yǎng)保健品好
很多父母熱衷給孩子買保健品,不是補鈣就是補腦,補來補去,孩子的身體反而吃不消,嚴重的還容易導致兒童性早熟。 曾經有一名9歲男孩,因服用某種含有生長激素的兒童營養(yǎng)液,體毛變重,聲音變粗,喉結突出,產生性早熟。 醫(yī)生建議,如要額外補充營養(yǎng)保健品,一定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后,遵照醫(yī)師和營養(yǎng)師的建議適當補充,否則對孩子的身體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