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口腔里有很多細菌、病毒,嚼喂容易使小孩患病,因為成人身體的抵抗力比嬰幼兒要強,有些致病細菌成人接觸了可能不患病,可是寶寶接觸后很可能患各種疾病。
咀嚼后的食物很細碎了,孩子不再咀嚼便可咽下,天長日久,寶寶的咀嚼能力就得不到鍛煉,造成牙齒、咀嚼肌和下頜骨不能正常發(fā)育?醋o者必須改變嚼食喂養(yǎng)孩子的陋習,食物不要直接用嘴試溫、吹涼,不親吻孩子嘴部等,防止疾病傳播。
其他像是親吻臉頰、嘴對嘴親親也一樣會傳染。因此,若家人、照顧者的牙齒不好,尤其是有口腔疾病等問題,上述的行為應盡量避免。
最好的方式是連主要照顧者都要注意自身口腔清潔,有蛀牙或牙周病等問題也應該盡早處理。一方面降低把細菌傳染給寶貝的機會;另一方面,家長有好的潔牙習慣,寶貝也能有好的榜樣,有樣學樣,自然也會重視牙齒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潔牙習慣。
誤區(qū)7:為了貌美,矯正牙齒
一提到牙齒的錯牙合畸形,家長們首先想到的都是“不齊”、“不好看”、“不敢笑”等等與外貌有緣的問題。但其實矯正牙齒,不僅僅只是為了外觀!
牙齒的畸形還會影響口腔健康,就算是排列較整齊的牙齒,也不是人人都能刷到位的,更何況東倒西歪的牙齒呢,牙齒不整齊不僅影響美觀,還會使刷牙難度瞬間上升!擁擠錯位的牙齒由于不易自潔,故好發(fā)齲病、牙周炎癥,同時常因牙齒錯位而造成牙周的損害。
牙與牙之間的關系發(fā)生錯誤,會導致下頜關節(jié)找不到自己正確的位置,從而引起關節(jié)的疾病。錯牙合畸形出現(xiàn)牙合干擾和早接觸時,下頜開閉口、前伸、側方運動的限度及軌跡均會出現(xiàn)異常,進一步將會影響顳下頜關節(jié)的功能,甚至導致器質性病變。
在歐美的醫(yī)師們主張對3-15歲的兒童進行早期干預矯正。比如使用MRC肌功能矯治就可以通過訓練舌頭的正確位置,正確的吞咽方式和用鼻呼吸,給孩子們帶來整齊的牙齒排列;同時,訓練器也對牙列施加輕度的力量,以幫助牙齒的排列和牙弓的擴張。
這樣的治療不但排齊了牙齒,而且給孩子們美麗的臉形。同時,大大減少后期托槽矯治的時間也避免了拔牙的發(fā)生。
誤區(qū)8:好好刷牙,足夠防齲
嬰兒出牙后至14歲都屬于齲齒的高危險期,尤其是6-12歲。所以醫(yī)生建議:除了使用牙線與刷牙外,兒童應對每一顆牙齒表面進行氟化處理,即涂氟。牙齒涂氟后,氟化物可抑制口腔中的細菌生長,同時阻止它們對牙齒、齒縫中的殘余食物進行發(fā)酵。
這是一種預防齲齒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在國外早就開展多年了,已成為一種常規(guī)的兒童牙齒保健的方法,牙齒涂氟必須去求助專業(yè)牙醫(yī),在對牙齒做嚴格、徹底的清潔后,才可以涂氟,雖然涂氟的過程寶寶不會有任何痛苦,但涂氟后1小時內,要確保寶寶不要漱口、喝水或進食哦。
另外,在乳磨牙時期(3-4歲),第一恒磨牙(6-7歲),雙尖牙和第二恒磨牙(12-13歲) 時期做窩溝封閉,來增強牙齒的抗齲能力。它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向全世界兒童推薦的一種簡單有效的保護牙齒的方法。
根據(jù)每個寶寶的口腔況,我們應該把這些措施都逐漸的幫他們做起來。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不是百分之百我們每個寶寶必須要做這些,但是六歲之前的小朋友,醫(yī)生還是建議除了刷牙之外,再有一些輔助手段,這樣子對防止他蛀牙是非常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