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的:
1.在看看、想想、做做的過程中,理解兒歌的內容,觀察并感受哈哈鏡所帶來的變化。
2.理解反義詞:大--小,高--矮。
3.嘗試依據兒歌的結構替換新詞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小貓、小兔、熊貓、長頸鹿、老虎等動物卡片若干。
2.自制圖譜、《哈哈鏡》課件。
3.字卡:大、小、高、矮、長、短、圓、扁、胖、瘦。
教學過程:
一、體驗照哈哈鏡的樂趣。
1.欣賞錄像,回憶照哈哈鏡時有趣的情景。
師:剛才我們到哈哈王國去玩了,讓我們回顧一下剛才的情形吧。úシ配浵瘢
2. 幼兒講述照鏡子時的趣事。
師:誰愿意來說一說在哈哈王國發(fā)生的好玩的事情?
3.教師小結:聽你們一說呀,這哈哈鏡可真神奇呢!它把我們變大了,變小了,變高了,變矮了。
二、學習兒歌,讓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和結構。
1.動畫演示小老鼠、大象照鏡子的畫面,引起幼兒興趣。
師:咦!小朋友們聽,誰在說話?(哈哈鏡,真奇妙,大家快來照一照。)原來是哈哈鏡在發(fā)出邀請啊,它是怎么邀請的?會有誰去呢?小老鼠、大象照了會變成什么樣了呢?誰會用動作來做一做"大"、"小"。出示圖譜和字卡"大""小"
2.演示小草和大樹照鏡子的畫面,讓幼兒觀察。
師:除了動物朋友呀,其他的朋友也來了,看看會是誰呢?小草、大樹變成什么樣了?我們一起來變一變"高"、"矮"。出示圖譜
3.完整學說兒歌。
師:小老鼠、大象、小草、大樹照了鏡子都發(fā)生了變化,我們把這些好玩的事連起來說一說吧!
哈哈鏡/真奇妙/大家快來照一照/小老鼠照照變大了/大象照照變小了/小草照照變高了/大樹照照變矮了。
4.多種方式朗誦兒歌。
5.認識反義詞。
師: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首兒歌中的小秘密呢?大-小,高-矮,他們是兩個相反的詞語,這樣的詞叫反義詞。
三、拓展思路,仿編兒歌
1.幼兒分組自由仿編
師:好多朋友都聽說了這神奇的哈哈鏡,都忍不住要來照一照呢!想知道它們是誰嗎?它們就藏在你身后的卡片里。請你去觀察他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并像這樣用反義詞編成好聽的話,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2.個別幼兒講述仿編內容,引導幼兒仿編變胖了、變瘦了、變圓了、變扁了、變長了、變短了的物體。
3.集體朗誦仿編內容,感受仿編的快樂。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不僅找到了這么多的反義詞,還把它編成這么好聽的話,我們再來說一說吧!
四、玩游戲:我會變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哈哈鏡的兒歌,想不想來玩一個哈哈鏡的游戲呀?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和家長一起在生活中找一找反義詞。
區(qū)域活動:把教具放在語言區(qū)讓幼兒仿編。
活動反思:
"照哈哈鏡"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平時生活中卻很少幾乎沒有哈哈鏡,因此幼兒缺少這方面經驗。在活動前我組織幼兒去"哈哈王國"游玩,體驗照哈哈鏡的快樂并錄像。活動一開始欣賞錄像,回憶照哈哈鏡時有趣的情景,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幫助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習、理解兒歌。
在觀察小草、大樹照了哈哈鏡變得怎么樣時,小朋友第一反應會說"小草變大了,大樹變小了",這也沒錯,因為"大和高","小和矮"的外形特征本來就相似。所以我先肯定幼兒,接著再說:"小草不但變大了,而且它的個子也變得怎么樣了?",以這樣的方式引導幼兒說出"高"。
這首兒歌句型簡單很適合仿編,但在仿編環(huán)節(jié),可能我給的時間不夠充裕,大部分幼兒能夠說出仿編句型,但語句還不是很通順、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