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具有的慣性。
2.體會科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1.硬幣、小紙條(寬度要比硬幣直徑寬一點兒)。
2.視頻資料:開車、停車時,車上人們的變化。
活動過程1.談話導入。
教師請幼兒看開車、停車時車上人們狀態(tài)變化的視頻資料,并啟發(fā)幼兒思考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
2.教師給幼兒展示科學小實驗,使幼兒對活動產(chǎn)生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請小朋友認真看。
操作過程:(1)手握成拳頭狀。(2)將小紙條放在拳心上。(3)在紙條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幣。(4)另一只手拿住紙條的一端(離硬幣遠的那端),迅速地抽出。
提問:小朋友,你們看到什么了?
幼兒根據(jù)所見回答:紙條雖然抽出來了,但硬幣還留在拳心上,沒有掉下來。
教師: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想)3.幼兒操作,感受慣性。
提供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提問:你們知道硬幣為什么打瞌睡嗎?
組織幼兒討論。(根據(jù)感受談談)4.教師小結(jié)小結(jié):當抽出硬幣下的紙條后,硬幣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的這種性質(zhì)就是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