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廊坊市學前教育發(fā)展研究教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年會,感到很新鮮,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了很多以前從未涉獵過的知識和寶貴經(jīng)驗。因為我是不久前剛剛由一名小學教師轉崗成為一名幼兒教師,雖然從事教育工作已有20年了,但對幼兒教育認識的比較粗淺,通過參加這次年會,使我認識到了小學教育與幼兒教育的諸多不同。因此,我知道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現(xiàn)在,我便把參加這次年會后的幾點體會梳理一下:
首先,任何的教育都應以遵守受教育者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fā)展特點為前提。幼兒的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好,注意力常常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因此,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并注重培養(yǎng)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中應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們共同活動,共同感受,并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里氛圍中,積極主動去體驗、實踐、創(chuàng)造,促使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這也是《綱要》語言領域中特別提出的。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盡量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為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探索提供條件,也為了使活動呈現(xiàn)出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情境和游戲之中"也非常重要。例如:《小黑魚》繪本閱讀活動中,王麗娟老師就為活動做了充分的材料準備,這些富有趣味性的感官材料,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了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再有,各種教法和學法的使用,也在教育是否成功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次優(yōu)質(zhì)課展評活動中,各位優(yōu)秀的老師們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也下了不少的功夫。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的是《洋蔥頭的故事》,這一活動的郝珊老師,她精心地設計了多種教法和學法:魔術導入法、故事渲染法、集體探究法、圖表統(tǒng)計法等,這些方法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也受到了與會領導和老師們的好評。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
通過這次年會,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幼兒教育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簡單。其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以及教師的辛勤汗水。這些先進經(jīng)驗和方法,特別是對工作的敬業(yè)精神,一定讓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受益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