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理論學習(一)
時間:2011年3月
地點:會議室
人員:全體教師
主講:楊珍
1、國內外關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情況。
小班化教育是當今發(fā)達國家提高基礎教育質量、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一項重要對策。隨著出生人口負增長、教育資源的充裕和家長對子女教育投入的加大,被稱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國內部分大中城市和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漸露風采,成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熱點,被稱為"教育領域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在推行小班化教育上,上海起步之早和邁步之速在國內至今無人能及:1996年剛剛組織專家進行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1997年就已經(jīng)在黃浦等8個區(qū)縣的12所小學啟動試點;1998年試點學校增加到150所,1999年達到280多所,一些區(qū)在一年級基本普及了小班化教育。目前,上海有300多所學校實施了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學基本模式的研究重心已經(jīng)轉移到中高年級。預計今后3-5年,上海將有80%的小學實行小班化。北京市從1997年開始進行小班化教育實驗研究,到目前為止,有16個區(qū)縣的145所學校、819個教學班20300名學生參加,平均班額不足25人。
2、"小班化教育"的概念。
"小班"是相對于大班而言,班級學生數(shù)的縮小,是一種個別化、個性化教育理念追求的教育活動的空間形式。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進青少年學生既全面又有個性的發(fā)展為目的,在縮減班級學生規(guī)模的基礎上,通過對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實施過程、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種班級教學活動形式。小班化教育過程的重心由教師主體轉向學生主體,一般而言,小班化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①縮小班級規(guī)模。一個班級通?刂圃25-30人左右
、诟淖兘淌铱臻g格局。在各地開展的小班化教育實驗中,教室環(huán)境的設計和創(chuàng)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課桌椅的布置,一改過去那種簡單的秧田型,而采用馬鞍型、品字型、周邊型等多種形式。同時在教室中配置了圖書架、玩具、體育器材等設施。
、蹚娬{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確立以育人為本的思想,把學生視為一個個具有獨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識積累、興趣愛好等不同特點且客觀上存在差異的人。這種教育觀念的變化導致學校從教育目標、課程、教學到評價的整體改革。
。3)小班化教育的優(yōu)勢。
、儆欣谌w學生受到更充分的教育。小班化教育使教學的空間大為增加。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動的頻率與密度隨之增大。教師利用擴大了的空間與充滿人性味的教育環(huán)境,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與空間,并通過加強指導與交往,強化對學生的學力乃至人格的影響力,從而大大提高了每個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充分占有和享用人的發(fā)展資源。
、谟欣谑姑總個體受到更多的關注。傳統(tǒng)的大班授課模式很難對每一個體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地監(jiān)控、指導與反饋,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感到力不從心,而小班教育突破了傳統(tǒng)的大班教學的局限,使每個學生都在教師的關注視野之內,使過去存在的教育"死角"被減至最低限度內。科學的教育實踐表明,教師最適合的視野范圍為25名學生。在小班中,教師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個別輔導,有更多的機會在教室內巡回,增加與每一個學生的接觸,教師對學生可以當面交流,當堂面批,當場指導,既縮短了師生間的空間與心理距離,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每一個方面,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了相對優(yōu)質的教育和最優(yōu)發(fā)展。
③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的雙向和諧活動,更注重學生的情感參與過程,解放了學生的五官,克服了以往普遍存在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參與、部分參與、形式參與的局面,為學生提供了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主活動、群體活動的機會與空間。課堂中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得到激發(fā),參與欲得到滿足,創(chuàng)造欲得到發(fā)揮,從而使主體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④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陶行知先生早年曾呼吁"砸碎兒童的地獄,創(chuàng)造兒童的樂園"。小班化教育摒除了"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舊觀念,改變了教師作為至高無上的權威者的地位,努力為學習者營造民主、平等、自由地進行"學術"研究的良好氛圍,此時教師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學生跳出了圍著教師轉的怪圈,通過自己學習、自編小品、即興表演、發(fā)明制作等以自學、自強、自治為核心的"三自"活動,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解放了學生的頭腦、雙手、嘴、眼睛、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
3.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有哪些?
。1)教育均等。教育均等是指社會中的任何成員都享有均等參與學習和受教育的權利。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每一個受教育對象都有平等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和平等共享各種教育資源的權利。原國家教委提出:"要辦好每一所學校,學校要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指導思想上則更強調了大眾教育,以教育均等觀為基礎,賦予學生均等的教育機會與發(fā)展權利。義務教育作為法定教育,更要體現(xiàn)教育均等的思想。小班化教育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為他們在課堂上動腦、動口、動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使"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目標的實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證。教育均等的理念無疑是小班化教育的理論支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