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吹畫
媽咪愛嬰網(wǎng) www.ideagreen.cn 2014年10月29日 09:24:24
實錄 男孩甲左手拿起毛筆,男孩乙右手拿起毛筆,分別轉向范例墻面。男孩甲指著第二張第三張畫對男孩乙說:“這是我畫的。”最后指向第一張說:“這張是老師畫的。”男孩乙轉向第三張說:“這張是你畫的?”“對啊。”男孩甲又說:“這張是老師昨天畫的,她教我怎么畫。”說完,他們兩人手拿毛筆走到旁邊的活動柜中取畫畫的紙,然后一起坐了下來。 男孩甲首先將手中的毛筆伸進顏料瓶中蘸了下:“是這樣的。”接著往自己的畫紙上點了幾下,男孩乙則關注著男孩甲。“你蘸進去呀。”男孩甲說。男孩乙于是也把毛筆蘸進了顏料瓶,但是沒有拔出來。“趕緊拿出來呀。”男孩甲對男孩乙說。男孩乙手拿毛筆不敢在畫紙上落筆,轉頭看著男孩甲在他的畫紙上點了幾下。男孩甲又蘸了顏料在畫紙上不同的地方點了點,男孩乙也模仿著將自己的毛筆伸到顏料中蘸了蘸。男孩甲邊點邊說:“一會顏料夠了就吹。”男孩乙這才動手在自己的畫紙上點了起來。男孩甲低頭吹起來了,男孩乙停下手中毛筆看著男孩甲。男孩甲左邊吹兩下右邊吹兩下,顏料馬上四處散開,樹干的造型立即呈現(xiàn)出來。完成了吹畫,男孩甲坐著等待畫面的風干。男孩乙則繼續(xù)在畫紙上同一個地方用毛筆反復點著,看到男孩甲完成了,于是他也低頭吹了幾下,可是顏料沒有被吹開。男孩乙又用手中的毛筆在剛點過的地方點了點,低頭吹了吹,顏料被吹開成一條線。男孩乙又蘸了顏料反復在同一個地方點點,點好就吹。同樣的動作重復好幾次,可是沒有像男孩甲那樣成功的將樹干吹出來。最后他索性將毛筆在點過的地方涂了起來,然后再吹吹,還是沒有造型。“我的樹干有點干了,我可以用印泥點畫了。”他邊說邊用手指開始點畫了…… 分析 吹畫”是用嘴或其他工具把滴在紙上的顏料吹散開來,顯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的圖案而組成一幅畫的美術形式。這種作畫方式操作方便、氣氛輕松,畫面變化無窮,符合孩子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從作畫的過程來說,畫面不斷變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大班孩子不斷想像、創(chuàng)作的過程。在不斷聯(lián)想構思的過程中,孩子的手、眼、腦協(xié)調運動,思維發(fā)散越來越流暢,想像越來越豐富。游戲中男孩甲語言交流互動很活躍,能主動將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與男孩乙分享,男孩乙則在交往能力上略遜一籌,不會主動尋求幫助。不過男孩乙在學習時有股韌勁,不會因為困難而放棄,始終堅持探索。 如果老師在作畫的材料上有所調整,那么吹畫活動就更完美了,孩子得到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例如:顏料色彩的豐富性,孩子對美感更有感覺;吹畫工具的多樣性,孩子能熟練掌握吹畫技巧。 最后的點畫梅花是孩子隨意在樹枝上點的,這對大班孩子來說簡單了。我們可以通過范例作用來提升孩子的經(jīng)驗,在范例中以不同形式點畫組合成各種花朵的造型。比如將點畫有序的排列成5辨花瓣,這不就隱性的包含了冬天里梅花的特征。既能豐富孩子對不同植物的認識,同時點畫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