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相應福利,但因為養(yǎng)育孩子所需的費用支出,英國的中產階層頗有點“不堪重負”
英國《家族》雜志最近對2129名青少年,1079名父母進行了調查。最后得出結論,在英國,孩子從一出生到18歲高中畢業(yè)時的所有開支一天天加起來平均為43056英鎊。數字如此精確,計算起來肯定費了不少功夫。記者最近也對一些英國人進行了調查,在英國養(yǎng)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錢呢?
首先需要明確,盡管英國早在幾百年前就實現了君主立憲制,但大不列顛還是一個有女王、有貴族的國家,“等級”仍然反映在英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的撫養(yǎng)過程也不例外。加之物質享樂主義催生的球星、影星等“新貴族”的出現,43056英鎊絕不能代表所有家庭培育兒童的開支。
在孩子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個內容。而在英國,為孩子選擇學校,要么一分錢不花,要么花出一個天文數字去。
昂貴的“私立學校”
英國最昂貴的學校就是所謂的“私立學校”了。比如,溫莎城堡附近的伊頓公學和科徹斯特公學。說是“公學”,其實招收的都是皇親國戚和社會名流的子弟,一般的平頭老百姓也就只能買張門票進去參觀參觀,要想把孩子送到這些學校讀書,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孩子要先通過包括拉丁語、法語、哲學在內的11門課程考試不說,如果孩子果真聰穎過人,父母還要準備每年大約2萬鎊的學費和住宿費,而且必須在納完稅后再交。為了倡導“公平”,英國政府規(guī)定,私立學校每年要設立5到10個全額獎學金,為“特別突出”的兒童提供學費和生活費;還要設立10到20個半額獎學金,為有特長的孩子每年提供1萬鎊的資助。記者相識的一位大學教授的孩子就在伊頓公學就讀,他時常抱怨“不堪重負”,好在兒子黑管吹得好,爭取到了半額獎學金。當然,這些公學教學質量都很高,而且是接觸英國上流社會絕佳場所。
公立學校并非免費
而對于英國大部分工薪階層來說,他們一般都會將孩子送到公立學校學習。公立學校又分為“語法學校”和“教會學校”。公立學校都不收取任何費用,甚至還給學生發(fā)放課本和文具。“語法學校”和“教會學校”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是社會和政府辦學,師資力量比較雄厚,在各種排名中靠前,進入這些學校的孩子成績比較優(yōu)秀。
但是,進入公立學校后,也不是說真的一分錢不花。每學期開始前,學生父母都會收到學校的一封信,要求其到學校指定的專賣店購買校服、運動服、試驗服、禮儀服和孩子參加英式橄欖球(大部分英國學校的一項必修活動)需要的鞋襪、服裝等等。兒子已經11歲的丹尼爾·李計算了一下說,每年購買這些服裝的開支大約為200英鎊。除了服裝,每個孩子每天在學校里還要吃一頓午餐,平均價格在3鎊到3鎊5之間。當然,如果孩子能證明自己家庭收入低于每周150英鎊,就可以在校免費用餐。
節(jié)假日開銷也不少
英國學校有3個主要假期——復活節(jié)假、暑假和圣誕節(jié)假,另外,由于英國每學年分3個學期,因此也就有了3個半學期假。英國人每年至少都要利用這些假期帶孩子出去旅行一次,一般會去西班牙、希臘等國家。而一個4口之家度一次假平均要花費在1500鎊左右。
除此之外,每個孩子每年還要舉行生日聚會。父母要么在飯店給孩子訂好蛋糕、食物,要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