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幼兒園教師是屬于全國的聯(lián)盟。這個聯(lián)盟對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提出很多要求,其中一條是:如果一位教師不能成為成年人的典范,或者是不能愛護幼兒園的設(shè)施,那他就不是合格的教師。
父母一進幼兒園,就可看到很多東西都是從兒童的角度來考慮的,幼兒園里很多畫都比較低,它可能是孩子進幼兒園時最先看到的。幼兒園里的鞋架、玩具架等,都適合孩子,所以孩子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另外,幼兒園環(huán)境的設(shè)置,時間的安排,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的。
孩子的自主權(quán)
孩子在幼兒園每天的活動,有具體的時間安排。在這個活動中間,孩子愿意進行什么活動(有時包括具體的活動時間),很多都是由孩子自己決定的。每天有具體的時間,小朋友們坐成一圈,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老師來唱歌,但是具體唱什么歌,每個小朋友都有權(quán)利來選擇。如果有兩個小朋友點的是同一首歌,那么老師就為孩子唱兩遍。在很多活動中,孩子穿紅色、藍色衣服都是由孩子自己決定,老師不規(guī)定,給孩子更多選擇的自主權(quán)。只要符合活動、符合要求,就可以。在長大以后,他對人生的選擇,有一定的看法,就不會處處要父母代理了。在國內(nèi),有很多父母對孩子升級,考試等很多方面做的非常多,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應(yīng)該把主動權(quán)還給孩子。
幼兒園非常尊重父母
在國內(nèi)通過與孩子父母的接觸了解到,孩子在家里可能不是特別有紀律,生活中可能會有不好的地方,所以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是想讓幼兒園培養(yǎng)一下。在國外的幼兒園里,父母最關(guān)心的是孩子想要表現(xiàn)什么。
國外1歲多孩子的老師認為,孩子在1歲左右時,他的變化是非常大的。比如說,某一天,他突然會叫媽媽或爸爸;某一天他可能突然會走路。如果孩子在家由媽媽親自帶,她看到孩子走出了第一步;說出了第一句話,會特別的興奮。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媽媽可能就沒有這個機會。
在國外的幼兒園,當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會走路了,她不會告訴父母:“你的孩子會走路了!”她會提醒父母:“你注意看看,也許你的小孩要走路了,我覺得他可能要走路了。”當父母在家發(fā)現(xiàn)孩子真的會走路了,她是多么的高興,然后再告訴老師“我的孩子會走路了”。從這件很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國外幼兒園非常體貼父母、尊重父母,讓父母充分感覺到自己既是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人也是最好的老師。
讓父母參與其中
國外幼兒園里有很多父母輪流幫助幼兒園搞清潔衛(wèi)生,幫助小朋友外出郊游,提供每個父母的參與時間,很少的特別忙的父母才能免去他的義務(wù)。幼兒園非常鼓勵父母參與。父母通過幫助幼兒園做工作,可以知道幼兒園是怎么進行的,也知道老師的辛苦,教學(xué)思想是怎么講的,又是怎么體現(xiàn)的。
這樣,幼兒園與父母溝通的渠道就多一些。國內(nèi)比如孩子開父母會、演出、部分活動等一般是一個父母來,而在國外,一般都邀請父母一起來,因為這在國外都被認為是對孩子非常重要的活動。所以,父母的參與,體現(xiàn)了父母在親子教育、幼兒教育當中特別重要的地位和決策。
在美國,父母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到了幾個父母共同辦一個幼兒園的地步,因為他們的幼兒教育非常多樣化,有很多種類的幼兒園,有的父母非常喜歡某一種的教育理念,她就想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幼兒園。但是,很不巧,比如她住在加州,她喜歡的幼兒園在紐約,沒有辦法,不能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幼兒園。然后,她就和其他有同一理念的父母